[发明专利]转向节切边挤孔校正复合模具及其设计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164759.3 | 申请日: | 2021-0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429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 发明(设计)人: | 张运军;周杰;武建祥;陈天赋;彭海军;杨杰;汪西;屈志远;许恢兵;牛洪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重庆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1D28/14 | 分类号: | B21D28/14;B21D28/04;B21D28/34;B21D43/28;B21K27/06;B21K2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41700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转向 切边 校正 复合 模具 及其 设计 方法 | ||
1.一种转向节切边挤孔校正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1)、切边上模(2)、切边下模(3),所述切边上模(2)的下侧设置有与转向节锻件的耳部和盘部对应的上模腔(21),所述切边下模(3)位于所述切边上模(2)正下方处设置有下模芯(4),所述下模芯(4)的上侧设置有与转向节锻件的杆部和盘部对应的下模腔(41),所述转向节锻件杆部的倾斜角度与其在锻造步骤中的倾斜角度一致,所述下模腔(41)的底部设置有向下贯穿的顶杆孔,所述顶杆孔内设置有顶杆(5),所述顶杆(5)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形成转向节杆部中心孔的凸起部,所述顶杆(5)的下端通过弹簧(8)与下模座(6)连接,所述下模芯(4)的下部通过导柱(7)、弹簧(8)与所述下模座(6)连接,所述切边下模(3)与所述下模座(6)固定连接;
初始状态下,所述下模芯(4)的上表面高出所述切边下模(3)上表面5~10mm;所述顶杆(5)的下端伸出所述顶杆孔,当所述切边上模(2)下行完成切边后,所述下模芯(4)随所述切边上模(2)继续下行至底部抵触所述下模座(6),所述顶杆(5)的下端与所述下模座(6)抵触,所述顶杆(5)相对所述下模芯(4)上行,所述顶杆(5)的凸起部在转向节杆部挤孔形成中心孔;然后,切边上模(2)继续下行0.2~0.5mm至最低点,对转向节锻件进行校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节切边挤孔校正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8)为氮气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节切边挤孔校正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芯(4)与所述下模座(6)之间设置有两个导柱(7),所述导柱(7)的上端与所述下模芯(4)间隙配合,所述导柱(7)的下端与所述下模座(6)过盈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节切边挤孔校正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气弹簧为四个,其中三个设置于所述下模芯(4)的底部靠近边缘处,另一个设置于顶杆(5)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节切边挤孔校正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6)为“U”字形,所述下模座(6)的上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切边下模(3)的底部与所述切边下模(3)通过该凹槽卡嵌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节切边挤孔校正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孔内设置有为所述顶杆(5)导向的导向块。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向节切边挤孔校正复合模具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使用Deform-3D或Abaqus平台对转向节锻件进行数值模拟,得到转向节锻件切边、挤孔、校正时,所述切边下模(3)和所述下模芯(4)承受的正压力、错移力,得到转向锻件顶出时所述切边上模(2)、所述下模芯(4)的脱模力以及所需的顶出力;
b、根据步骤a得到的所述切边下模(3)、所述下模芯(4)承受的正压力、错移力,确定导柱的材料、尺寸;
c、根据步骤a得到的转向锻件顶出时所述切边上模(2)、所述下模芯(4)的脱模力,设计切边上模和下模芯的结构;
d、根据步骤a得到的转向锻件顶出时的顶出力,确定校正时所述上模座(1)的下行行程;
e、选择标称压力合适的氮气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重庆大学,未经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6475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热水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制备荧光防伪材料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