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融合多源卫星遥感数据的城市建筑物材质分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64540.3 | 申请日: | 2021-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65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汪磊;管雪华;李梦薇;殷继先;史静;李强;李健存;谢永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观微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62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符继超 |
地址: | 100094 北京市海淀区唐***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融合 卫星 遥感 数据 城市 建筑物 材质 分类 方法 | ||
1.一种融合多源卫星遥感数据的城市建筑物材质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
S1:对高光谱影像和高分辨率影像进行预处理;
S2:对预处理后的高光谱影像进行独立成分分析得到独立分量,将独立分量与建筑物材质进行匹配分析得到建筑物材质独立分量图像;
S3:对建筑物材质独立分量图像进行形态学变换,得到各类建筑物材质特征图像;
S4:对预处理后的高分辨率影像进行多尺度分割,得到建筑物边界图像;
S5:将建筑物材质特征图像与建筑物边界图像进行决策融合,得到建筑物材质分类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融合多源卫星遥感数据的城市建筑物材质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预处理包括几何校正、辐射定标和大气校正,所述高光谱影像与所述高分辨率影像进行几何校正的参考数据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融合多源卫星遥感数据的城市建筑物材质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匹配分析包括,提取独立分量中最亮或最暗特征并获取该特征表示的建筑物材质,将建筑物材质与独立分量进行材质匹配,确定建筑物材质独立分量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融合多源卫星遥感数据的城市建筑物材质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形态学变换包括,建筑物材质独立分量图像为灰度图像,根据不同材质建筑物在各建筑物材质独立分量图像上表现的独特亮度特性,分别选取形态学白顶帽变换或黑顶帽变换进行处理,提取各类建筑物材质特征图像,所述建筑物材质特征图像为二值图像。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融合多源卫星遥感数据的城市建筑物材质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决策融合包括,对各类材质建筑物特征图像进行汇总,得到材质分类结果;以各个建筑物边界图像为空间参考,采用最大投票法得出建筑物的材质类别。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一种融合多源卫星遥感数据的城市建筑物材质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投票法包括,以建筑物边界图像为候选数据集,以材质分类结果为类别标签,对候选数据集进行遍历,提取建筑物边界图像中各种材质并投票给对应类别标签,选取票数最多的类别标签作为该建筑物的材质类别。
7.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融合多源卫星遥感数据的城市建筑物材质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采用独立成分分析算法对高光谱影像进行独立成分分析。
8.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种融合多源卫星遥感数据的城市建筑物材质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立分量中,最亮特征表示的为红砖材质,则将独立分量与红砖材质进行匹配,得到红砖材质对应的建筑物材质独立分量图像;最亮特征表示的为蓝色石棉瓦材质,则将独立分量与蓝色石棉瓦材质进行匹配,得到蓝色石棉瓦对应的建筑物材质独立分量图像;最暗特征表示的是水泥材质,则将独立分量与水泥材质进行匹配,得到水泥材质对应的建筑物材质独立分量图像。
9.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融合多源卫星遥感数据的城市建筑物材质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采用多尺度分割算法对预处理后的高分辨率影像进行分割,得到建筑物边界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观微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观微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6454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