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行车驱动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64168.6 | 申请日: | 2021-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37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张必辉;张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必辉 |
主分类号: | B62M1/24 | 分类号: | B62M1/24;B62M1/36;B62M3/00;B62M9/00 |
代理公司: | 重庆憨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61 | 代理人: | 何柳青 |
地址: | 40000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驱动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驱动结构,包括中轴和驱动机构,中轴转动设置于车架上,中轴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链轮,驱动机构包括左摆臂和右摆臂;左摆臂一端转动套于中轴上,另一端转动连接有左曲柄轴,左曲柄轴一端固定连接有左摆臂链轮,另一端连接有左曲柄;右摆臂一端转动套于中轴上,另一端转动连接有右曲柄轴,右曲柄轴一端固定连接有右摆臂链轮,另一端连接有右曲柄;左曲柄和右曲柄之间的夹角为180°;中轴上固定套接有位于左摆臂与右摆臂之间的左中轴链轮和右中轴链轮,左中轴链轮与左摆臂链轮通过链条传动连接,右中轴链轮与右摆臂链轮通过链条传动连接。本技术方案能够有效消除踩踏死点的问题,同时通过旋转蹬踏的方式具有良好的平衡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行车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自行车驱动结构。
背景技术
现行的自行车传动结构基本还停留在传统的纯旋转蹬踏以及没完全投入商用的上、下往复蹬踏结构。
纯旋转蹬踏存在死点问题,大大降低了自行车的传动效率(尤其是在坡道慢速行驶时,蹬踏死点成了骑行困难的瓶颈)。
而上、下踩踏方式却造成运动状态的不协调,影响骑行。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蹬踏而无死点的解决方案以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旋转蹬踏且无死点的自行车驱动结构。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行车驱动结构,包括中轴和驱动机构,所述中轴转动设置于车架上,所述中轴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链轮,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左摆臂和右摆臂;
所述左摆臂一端转动套于中轴上,另一端转动连接有左曲柄轴,所述左曲柄轴一端固定连接有左摆臂链轮,另一端连接有左曲柄;
所述右摆臂一端转动套于中轴上,另一端转动连接有右曲柄轴,所述右曲柄轴一端固定连接有右摆臂链轮,另一端连接有右曲柄;
所述左曲柄和右曲柄之间的夹角为180°;
所述中轴上固定套接有位于左摆臂与右摆臂之间的左中轴链轮和右中轴链轮,所述左中轴链轮与左摆臂链轮通过链条传动连接,所述右中轴链轮与右摆臂链轮通过链条传动连接。
进一步限定,还包括同步机构,所述同步机构包括转轴、上齿板、下齿板、连接柄和连接杆,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车架上,且与中轴平行设置;
所述上齿板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下齿板与右摆臂靠中轴一端上部固定连接,且所述上齿板和下齿板啮合;
所述连接柄一端与转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杆上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下端转动连接于左摆臂靠中轴一端。
进一步限定,还包括加力机构,所述加力机构包括:
左加力杆和左加力臂,所述左加力杆上端与车架转动连接,下端与左加力臂转动连接,所述左加力臂下端套于左曲柄轴外,且与左曲柄轴之间设置有左单向轴承;
右加力杆和右加力臂,所述右加力杆上端与车架转动连接,下端与右加力臂转动连接,所述右加力臂下端套于右曲柄轴外,且与右曲柄轴之间设置有右单向轴承。
进一步限定,所述左加力臂下端连接有左套环,所述左套环套于左曲柄轴外,且所述左单向轴承外圈固定卡接于左套环内,内圈与左曲柄轴固定卡接;
所述右加力臂下端连接有右套环,所述右套环套于右曲柄轴外,且所述右单向轴承外圈固定卡接于右套环内,内圈与右曲柄轴固定卡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必辉,未经张必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641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