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生精作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61930.5 | 申请日: | 2021-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186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龙;王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瑞和天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9 | 分类号: | A61K36/8969;A61P15/08;A61K35/32;A61K35/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生 作用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提供一种具有生精作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属组合物由鹿茸、鹿鞭、人参、枸杞、黄精和山药组成,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先把鹿茸粉碎成粉末,经酶解法,制得酶解液,然后再和其他药材提取后所得到的提取液,混合,离心,取上清液,过滤,真空浓缩,真空干燥,得干膏粉,制成制剂。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组方独特、制备工艺简单、疗效确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生精作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环境的变化,不育症患者发病率越来越高,不育症严重影响夫妻感情及家庭生活,给个人、家庭、甚至社会造成巨大负担, 少精症和弱精症是临床实践中男性不育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研究表明,每10对夫妻中就有一对面临不孕不育,其中男性因素占40-50%。精子数量和活力都在逐年下降,1980年正常男性精子密度6000万/ml,2010年正常男性精子密度1500万/ml。在男性不育症中,不明原因弱精子症即特发性弱精子症占较大比例,近年来,许多学者对特发性弱精子症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特发性弱精子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特发性弱精子症病因较为复杂,且发病机制还不甚明了,所以对治疗特发性弱精子症可靠的治疗药物较少。
中医学中无“特发性弱精子症”之病名及记载,但本症与中医“精寒”、“精冷”等证相似,中医认为命门火衰、肾精不足是其主要病机,生殖之精缺乏肾之阳气的推动或失于肾之阴精的濡养,导致缺乏能量而活力低下,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命门火衰证、肾精亏虚证、气血两虚证、湿热下注证四型。有学者认为精子活力低下是因肾虚、肝郁、血瘀相互作用引起的,提出了疏肝补肾祛瘀的治疗方法。门波教授认为“精子活力的强弱,关键在肾阳,阳主动,阳气不足,推动无力,必然导致精子活动能力减弱”,临床上以肾阳虚证居多,采用温补肾阳方法治疗。传统中医在治疗少精症和弱精症上具有较明显的理论优势,但可靠的中药复方较少。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生精作用的中药组合物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具体地,具有生精作用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以下原料制成:鹿茸、鹿鞭、人参、枸杞、黄精、山药。
具体地,中药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鹿茸10-70g、鹿鞭1-10g、人参5-20g、枸杞5-50g、黄精5-20g、山药5-50g。
具体地,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鹿茸20-50g、鹿鞭2-7g、人参10-15g、枸杞10-30g、黄精10-15g、山药10-30g。
更具体地,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鹿茸30g、鹿鞭3g、人参12g、枸杞20g、黄精12g、山药20g。
具体地,所述的鹿茸为鹿茸血或鹿茸,枸杞为枸杞子。
本发明提供了此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制成:
取处方量的鹿茸粉碎成粉末,经酶解法,制得酶解液;
在处方量的鹿鞭、人参、枸杞、黄精、山药中,加水提取,得提取液;浓缩得稠膏;
把酶解液和稠膏混合,离心,取上清液,过滤,真空浓缩,真空干燥,得干膏粉;
将干膏粉制成药学上可以接受的药物制剂。
进一步的,此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中的酶解液由以下步骤制成:
取处方量的鹿茸粉碎成粉末,加重量比25-50倍的水,搅拌,加入鹿茸质量的1-5%的碱性蛋白酶,用0.1mol/L氢氧化钠调节 PH 值为8.5±0.5,搅拌下,升温至45-65℃,酶解2-5h,制得酶解液。
具体地,酶解液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鹿茸粉碎成粉末,加重量比30倍的水,搅拌下,加入鹿茸质量的2.5%的碱性蛋白酶,用0.1mol/L氢氧化钠调节PH值为8.5,升温至55℃,酶解3.5h,制得酶解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瑞和天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瑞和天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619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