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电流大数据的多阈值拓扑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61259.4 | 申请日: | 2021-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62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吉建斌;王云飞;尹俊源;肖本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启超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7 | 分类号: | G06F30/27;G06K9/62;G16Y10/35;G16Y40/20;G06F111/08;G06F113/04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贵宾 |
地址: | 266300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电流 数据 阈值 拓扑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电流大数据的多阈值拓扑识别方法,经过将传感单元数据和断路器、表计数据采集传输到数据导入程序模块,经过数据演算程序模块、父节点删减判定程序模块、拓扑解析程序、拓扑档案上传。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定位于电力物联网,从大数据的角度进行拓扑识别分析,提供一种基于电流数据的拓扑识别方法,仅通过电流数据计算可以完整分析出电力拓扑关系,实现电力拓扑识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物联网技术领域,具体而言,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电流大数据的多阈值拓扑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电力拓扑识别作为电网配网的一个重要课题,并未有良好的识别方法及实际的推广应用,而电力拓扑识别更是精益化台区治理的基础,而对于老旧台区,台区维护和电力档案缺失更让电力拓扑变的凌乱和复杂,为台区的治理变得困难重重。当前台区拓扑识别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发送脉冲电流的方法来进行,此方法操作复杂,需专门的设备到现场进行操作,且脉冲电流对电网安全存在隐患。部分设备厂家通过宽带载波,利用载波信号信噪比及逻辑拓扑关系进行拓扑识别,因准确率低等因素,并未广泛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定位于电力物联网,从大数据的角度进行拓扑识别分析,提供了一种基于电流大数据的多阈值拓扑识别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基于电流大数据的多阈值拓扑识别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传感单元数据和断路器、表计数据采集传输到数据导入程序模块,数据导入程序模块包括数据整理和数据对齐,将数据进行整理和对齐;
步骤(2):将步骤(1)整理和对齐的数据进入数据演算程序模块,数据演算程序模块包括数据基础阈值、数据对比阈值、数据采样、数据对比和对比结论;
步骤(3):经过步骤(2)的得到的数据结论传输进入父节点删减判定程序模块,父节点删减判定程序模块包括无关概率阈值和相似节点判定,无关概率阈值判断两个节点是否无关,采用无关概率阈值排除算法,大于无关概率阈值的节点在该节点可能父节点内排除,相似节点判定用于判定一个分支的子节点与其父节点的相似度;
步骤(4):经过步骤(3)的得到的数据进入拓扑解析程序,拓扑解析程序包括外部信息综合、三项综合解析、相似节点相思解析和子节点父节点相似解析,采用相似算法将所有相似度数据相加,真正父节点的相似度和将明显大于其他可能父节点的相似度和;
步骤(5):将经过步骤(4)的数据进入拓扑档案上传。
作为优选方案,步骤(1)中的数据导入程序是在在进行无关排除算法之前,需将获取的电流数据按分钟为刻度对齐,允许各节点在部分分钟点上无数据。
作为优选方案,步骤(2)中的数据基础阈值是两个节点获取对比数据的最小值,基础阈值越大,节点获取的对比数据越少,无关排除的可信度越高;基础阈值越小,节点获取的对比数据越多,对电流数据精确度要求越高。
作为优选方案,步骤(2)中的数据对比阈值根是据电流采集设备的误差及精度设置一个对比阈值,两节点数据对比时,对比差小于对比阈值时,不判定两个节点的大小,即,不认为两节点无关。
作为优选方案,步骤(3)中的无关概率阈值在两个节点电流数据进行对比时,A节点大于B节点的次数和B节点大于A节点的次数中,小值与大值的比值为无关概率,如此比值大于无关概率阈值,则认为A节点和B节点无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启超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启超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612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