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升养殖鱼风味的饲料添加剂配方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61123.3 | 申请日: | 2021-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157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秦骥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精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K50/80 | 分类号: | A23K50/80;A23K20/142;A23K20/1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升 养殖 风味 饲料添加剂 配方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养殖鱼风味的饲料添加剂配方,包括如下组分:5‑10份谷氨酸、3‑8份丙氨酸、6‑12份甘氨酸、4‑6份赖氨酸、1‑3份组氨酸、1‑4份色氨酸、7‑13份氧化三甲胺、1‑2份天冬氨酸、5‑10份琥珀二酸,各组分均按重量计;添加剂主要为野生鱼内原本就大量存在的复合氨基酸和鱼类风味物质,任何水产饲料添加后喂鱼,养殖鱼风味均有提升,接近或者超过野生鱼的味道,既提高了鱼的口感满足消费者需求、减少消费成本,又提高了养殖户收益,同时还可兼顾国家禁捕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养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提升养殖鱼风味的饲料添加剂配方。
背景技术
鱼是我们日常生活餐桌上最常见的美食,鱼的口感、营养价值等往往与其生长环境、养料饲料关联最大,一般来说,野生鱼的口感和营养价值都是非常高的,但是我们日常很难买到野生鱼,一是因为其价格高,对消费力要求高,另外就是国家对野生鱼的禁捕令有关,长江、黄河、鄱阳湖等大面积的水面已经开始了十年禁捕,而国家也明确发文规定,2022年,海洋捕捞量从1500万吨下降到1000万吨,因此如何提高传统室内养殖鱼的口感就非常关键了,而传统养殖往往只追求生长速度,养出的鱼脂肪含量高,肉质松散,土腥味重,消费者购买意愿低,只能靠低价销售,养殖户收益低,消费者无法买到味美营养价值高的鱼,这就是一个矛盾,如何提升养殖鱼品质、吃起来鲜美、美味可口,是提升消费者购买意愿,增加渔民收入的重要待解决问题。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升养殖鱼风味的饲料添加剂,主要成分为复合氨基酸和鱼类风味物质,任何水产饲料添加了本饲料添加剂后喂鱼,养殖鱼风味均有不同的提升,接近或者超过野生鱼的味道,既提高了鱼的口感满足消费者需求、减少消费成本,又提高了养殖户收益,同时还可兼顾国家禁捕要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鱼类口感差、营养价值低、消费者购买意愿低、无法满足消费需求、养殖户收益低等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升养殖鱼风味的饲料添加剂配方,包括如下组分:5-10份谷氨酸、3-8份丙氨酸、6-12份甘氨酸、4-6份赖氨酸、1-3份组氨酸、1-4份色氨酸、7-13份氧化三甲胺、1-2份天冬氨酸、5-10份琥珀二酸,各组分均按重量计。
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包括如下组分:6份谷氨酸、5份丙氨酸、8份甘氨酸、5份赖氨酸、2份组氨酸、2份色氨酸、9份氧化三甲胺、1份天冬氨酸、6份琥珀二酸,各组分均按重量计。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包括如下组分:8份谷氨酸、7份丙氨酸、10份甘氨酸、4份赖氨酸、1份组氨酸、3份色氨酸、11份氧化三甲胺、1份天冬氨酸、8份琥珀二酸,各组分均按重量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添加剂主要为野生鱼内原本就大量存在的复合氨基酸和鱼类风味物质,任何饲料添加后喂鱼,养殖鱼风味均有提升,接近或者超过野生鱼的味道,既提高了鱼的口感满足消费者需求、减少消费成本,又提高了养殖户收益,同时还可兼顾国家禁捕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一种提升养殖鱼风味的饲料添加剂配方,包括如下组分:5-10份谷氨酸、3-8份丙氨酸、6-12份甘氨酸、4-6份赖氨酸、1-3份组氨酸、1-4份色氨酸、7-13份氧化三甲胺、1-2份天冬氨酸、5-10份琥珀二酸,各组分均按重量计,这个相当于中药配方,比如说一份为1Kg,那就取相对应的公斤数组分搭配组合在一起。
野生鱼之所以口感好味美,是因为天然野生鱼体内含有多种风味物质,这些物质是鱼风味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谷氨酸是鲜味氨基酸,甘氨酸是甜味氨基酸,这两种物质在野生鱼肌肉中大量存在,野生鱼摄食天然饵料来获取风味物质,而养殖鱼只能依靠饵料来获取,当饵料中风味物质缺乏时,养殖鱼就难以吸收这类物质,从而味道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精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精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611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