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菌藻共生系统胞外多聚物的提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60338.3 | 申请日: | 2021-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983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申丽;王俊俊;崔琳琳;曾伟民;吴学玲;李交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14 | 分类号: | C07K1/14;C12N15/10;C08B37/00;C05F11/02;C05G3/80 |
代理公司: | 成都方圆聿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1 | 代理人: | 宋红宾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共生 系统 胞外多聚物 提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菌藻共生系统胞外多聚物的提取方法,该方法包括:取共生系统的培养液离心,得到溶解型胞外多聚物;分离上清后将沉淀重悬于NaCl提取液,离心分离上清后得松散型胞外多聚物;将沉淀无再重悬于NaCl提取液,在100‑180rpm条件下震荡20‑40min后,置于50‑70℃下水浴20‑40min,离心分离上清液,得紧密结合型胞外多聚物。本发明对菌藻共生系统采用“震荡+加热法”的组合方式进行胞外多聚物的提取,不仅能够大量提取共生系统的胞外多聚物,而且能够不破坏共生菌藻细胞,不造成EPS的污染,从而提取出有效的EPS组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生物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菌藻共生系统胞外多聚物的提取方法。
背景技术
胞外聚合物物质(EPS)是细菌、真菌、微藻、蓝藻等微生物合成的多功能代谢物,是由多糖类、蛋白质、DNA、腐殖质等组成,其附着在菌体表面,阻止一些有害物质进入细胞,对细胞起保护作用。
微生物细胞周围的EPS可在水体中释放,是构成溶解有机物的一部分,可吸附大量金属(胶体),如As、Cu、Pb和Cd,并通过形成三元或二元络合物改变其流动性。EPS对金属(胶体)的吸附可能是由于离子交换、表面与-OH、-COOH、-NH和C=O等官能团的络合作用。EPS组分中的巯基、羟基、多糖的半缩醛基、蛋白质中的酪氨酸和色氨酸等,除了具有吸附性质外,还参与了元素的氧化还原转化。
然而,进行EPS组分和功能分析时,如何有效的提取和分离EPS是后续研究的重要前提,以往关于EPS的研究大多是针对细菌、真菌和微藻类的单独体系进行的,而对复合菌藻共生系统EPS的提取并没有一种广泛认可且有效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针对上述研究的不足,如何提供一种关于菌藻共生系统胞外多聚物的提取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大量提取共生体系EPS,而且能够不破坏共生细胞,从而有效的提取EPS组分。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菌藻共生胞外多聚物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菌藻共生系统的培养液,离心分离上清液,得到溶解型胞外多聚物;
(2)将步骤(1)所得的沉淀物重悬于NaCl提取液,离心分离上清,得松散型胞外多聚物;
(3)将步骤(2)所得的沉淀物重悬于NaCl提取液,在100-180rpm条件下震荡20-40min后,50-70℃加热20-40min,离心分离上清液,得紧密结合型胞外多聚物。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离心条件为:在4℃,5000rpm离心15-20min,优选为20min。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的离心条件为:在4℃,8000rpm离心15-20min,优选为20min。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提取液为质量分数0.04-0.06%NaCl溶液,优选为0.05%NaCl溶液。
作为优选,步骤(3)中,所述提取液为质量分数0.04-0.06%NaCl溶液,优选为0.05%NaCl溶液。
作为优选,步骤(3)中,所述震荡条件为100rpm,30min。
作为优选,步骤(3)中,加热条件为水浴60℃,30min。
作为优选,步骤(3)中,所述的离心条件为:在4℃,10000rpm离心15-20min。
作为优选,上述菌藻共生系统为烟曲霉和集胞藻Synechcystis sp.PCC6803组成的共生体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菌藻共生系统胞外多聚物的分级提取操作及组分测定,可获得不同级层的菌藻胞外多聚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603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造价管理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