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降低叠氮化亚铜薄膜静电感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59634.1 | 申请日: | 2021-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997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超;杨格行;俞春培;陈亚杰;徐建勇;宋长坤;陈俊宏;刘佳琪;邬润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D9/02 | 分类号: | C25D9/02;C25D5/54;C25D5/18;C25D21/12;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刘海霞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低 氮化 薄膜 静电 方法 | ||
1.降低叠氮化亚铜薄膜静电感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以具有微纳米结构的叠氮化亚铜薄膜为阳极,以含吡咯的对甲苯磺酸钠水溶液为电解液,在通电条件下吡咯在阳极完成聚合反应,聚合反应时间为5~10分钟,反应结束后,干燥,得到含聚吡咯/叠氮化亚铜的薄膜,所述的通电条件为恒电流模式,电流密度为0 .1~1mA/cm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吡咯的溶液pH为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吡咯的溶液中,对甲苯磺酸钠浓度为0.1mol/L,吡咯浓度为0.4mol/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纳米结构为多孔结构或者纳米阵列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叠氮化亚铜薄膜采用高纯铜箔通过电化学叠氮法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5963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