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神经网络预测RLOC的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58266.9 | 申请日: | 2021-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652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李玥;宋祁朋;吕敏杰;谭宇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6/245 | 分类号: | G06F16/245;G06F16/28;G06F16/22;G06N3/0499;G06N3/084 |
代理公司: | 西安维英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53 | 代理人: | 李斌栋;沈寒酉 |
地址: | 710071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神经网络 预测 rloc 方法 装置 设备 计算机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预测RLOC的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该方法可以包括:在当前通信时段,接收由入口隧道路由器ITR发送的映射查询请求;基于接收到的映射查询请求统计所述当前通信时段内发送所述映射查询请求的ITR以及所述映射查询请求所需查询的目的终端标识EID;根据统计数据预测在所述当前通信时段的下一个通信时段内查询概率最大的多个推荐目的EID;在当前通信时段结束时,为所有推荐目的EID与所有推荐目的EID各自所映射的推荐目的路由定位符RLOC建立推荐目的EID到推荐目的RLOC的推荐映射关系表;将所述推荐映射关系表发送至所述ITR,以使得所述ITR基于所述推荐映射关系表更新已缓存的目的EID到目的RLOC的映射关系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神经网络预测路由定位符地址(RLOC,Routing Locator)的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定位/标识分离协议(LISP,Locator/Identifier Separation Protocol)是为解决现有Internet网络的诸如全局路由表持续增长、移动性需求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网络架构协议。其采用了位置和标识分离的建网思想,形成两个独立的地址空间:终端标识(EID,Endpoint Identifier)和路由定位符(RLOC,Routing Locator);其中,EID用于标识主机,不具备全局路由功能;RLOC用于全网路由。每个LISP隧道中的入口隧道路由器(ITR,Ingress Tunnel Router)可以利用RLOC地址对源主机发送的报文进行LISP封装并通过LISP隧道发送给远端的出口隧道路由器(ETR,Egress Tunnel Router)。在ITR转发由源主机发送的报文过程中,ITR可以查找之前转发报文过程中已缓存的目的EID-目的RLOC映射表,以获取报文的目的EID所对应的ETR的目的RLOC;若由源主机发送的报文中所指示的目的EID并没有在ITR已缓存的映射表内,则需要向网络中的映射系统发送请求,映射系统将请求转发至目的EID对应的ETR后,ETR将目的EID与自身的目的RLOC的映射信息回复至ITR。
在当前的LISP架构中,单个ITR所缓存的映射表仅对之前的报文转发过程所缓存的映射信息进行保存,对于单个ITR来说,若需要向之前报文转发过程中未出现的目的EID转发报文,则需要向网络架构中的映射系统发送请求,从而增加了报文传输的延时,降低了传输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基于神经网络预测RLOC的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能够降低报文传输的延时,提高传输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预测RLOC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当前通信时段,接收由入口隧道路由器ITR发送的映射查询请求;
基于接收到的映射查询请求统计所述当前通信时段内发送所述映射查询请求的ITR以及所述映射查询请求所需查询的目的终端标识EID;
根据统计数据预测在所述当前通信时段的下一个通信时段内查询概率最大的多个推荐目的EID;
在当前通信时段结束时,为所有推荐目的EID与所有推荐目的EID各自所映射的推荐目的路由定位符RLOC建立推荐目的EID到推荐目的RLOC的推荐映射关系表;
将所述推荐映射关系表发送至所述ITR,以使得所述ITR基于所述推荐映射关系表更新已缓存的目的EID到目的RLOC的映射关系表。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预测RLOC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当前通信时段结束时,接收在所述当前通信时段的下一个通信时段内的推荐目的EID到推荐目的RLOC的推荐映射关系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582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床网支撑结构
- 下一篇:一种矩形隧道掘进机多模式调向系统及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