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修复止滑聚脲弹性体路面薄层涂料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57652.6 | 申请日: | 2021-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47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啸宇;张伦;张爱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谦智明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75/02 | 分类号: | C09D175/02;C09D5/08;C08G18/50;E01C11/24;E01C19/17 |
代理公司: | 成都东恒知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304 | 代理人: | 罗江 |
地址: | 610065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科***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修复 止滑聚脲 弹性体 路面 薄层 涂料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修复止滑聚脲弹性体路面薄层涂料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提供的自修复止滑聚脲弹性体路面薄层涂料包括A组分和B组分,A组分由二异氰酸酯组成,B组分包括两官能度聚醚胺和三官能度聚醚胺,两者的摩尔比(1~3):1,A组分质量分数15%‑20%,B组分质量分数为80%‑85%,将A组分和B组分混合均匀后,利用喷涂设备对路面进行喷涂,即得到自修复止滑聚脲弹性体路面薄层,使用条件温和,喷涂后形成的自修复止滑聚脲弹性体路面薄层路面具有较好的止滑性能、自修复性能。本发明公开的自修复止滑聚脲弹性体路面薄层在对路面的养护作用方面,延长路面使用耐久性,以及提升路面止滑方面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路面涂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修复止滑聚脲弹性体路面薄层涂料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我国道路工程中,沥青路面是我国路面结构的主要形式。其宏观构造和集料本身表面粗糙度的微观构造是路面抗滑性能的主要保证。随着路面使用年限的延长,路面的宏观构造由于车辆动荷载的冲击作用以及自由沥青上浮现象,路面进一步被压密,空隙率降低,以及外界尘土等固体颗粒对路面缝隙的填充污染,构造深度会不断降低。集料表面的微观构造由于汽车轮胎的磨损作用,随着行车时间的延长,微观构造深度也会不断衰减。宏观和微观构造深度的降低导致路面抗滑性能随着行车年限的延长而不断下降,路面行车安全性降低。多年来,从沥青路面配合比设计类型、集料选择、抗滑新材料研发等方面,围绕路面抗滑机理、抗滑性能影响因素以及抗滑性能衰变规律,国内外专家学者开展了多方面。
聚脲涂料是一种双组分涂料,其中A组分是由二异氰酸酯组成;B组分是由端氨基树脂的混合物。聚脲涂料是一种新型环保涂料,不含任何挥发性有机物,广泛应用在石油管道、桥梁工程、舰船防护、海洋设施等领域。我们设计的止滑的聚脲自修复弹性体不仅很好的利用聚脲弹性体的特性,而且良好的止滑性能、自修复性在路面养护和抗滑耐久性上有突出的优势。
现有技术中,常用聚脲涂层的抗滑性能、防渗在路面应用上较好,但是现有技术中聚脲涂层的修复性能仍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研究也较少。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修复止滑聚脲弹性体路面薄层涂料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双组分聚脲涂料能够直接喷涂,且喷涂得到的涂层能够良好的止滑性能剂自修复性能,在路面养护和抗滑耐久性上具有优异性能,满足用于路用薄层涂层的要求。
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修复止滑聚脲弹性体路面薄层涂料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修复止滑聚脲弹性体路面薄层涂料包括组分A和组分B,所述组分A为二异氰酸酯;所述组分B为两官能度聚醚胺和三官能度聚醚胺。
进一步的,所述二异氰酸酯选自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四甲基间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和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降冰片烷二异氰酸酯和环己烷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二异氰酸酯的官能度为2.0。
进一步的,所述B组分选自端氨基聚氧化丙烯醚、端氨基聚氧化乙烯醚或者端氨基氧化丙烯醚和氧化乙烯醚的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所述B组分还可以是聚氧化丙烯二胺和/或聚氧化丙烯三胺。
进一步的,所述组分B的官能度为2.0~3.0,分子量为430g/mol~2000g/mol。
进一步的,所述A组分质量分数为15%-20%,所述B组分质量分数为80%-85%。
进一步的,所述B组分中两官能度聚醚胺和三官能度聚醚胺的摩尔比为(1~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谦智明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谦智明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576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