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滚转跟踪去耦控制方法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157182.3 | 申请日: | 2021-0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68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 发明(设计)人: | 张巍巍;印剑飞;吴昊;杨波;曹熙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2B27/00 | 分类号: | G02B27/00;G02B7/18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褚鹏蛟 |
| 地址: | 201109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滚转 跟踪 控制 方法 系统 | ||
一种双滚转跟踪去耦控制方法,步骤如下:S1计算弹体相对于惯性空间的旋转角速度在惯性系的投影;S2计算弹体相对于惯性空间的旋转角速度在弹体系的投影;S3计算弹体相对于惯性空间的旋转角速度在成像系统系的投影;S4将该速度作为负反馈,闭环到双滚转控制回路中,抵消弹体摆动引起的光轴晃动,实现去耦。利用惯组测量的弹体姿态信息进行去耦解算,无需成像系统内部安装惯性测量元件。相对于框架式产品,双滚转结构上不需要安装速率陀螺等测量元件,既减轻了重量,也减小了制造成本,满足现代产品小型化设计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滚转跟踪去耦控制方法及系统,属于控制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位标器结构主要有双框架结构、滚仰式结构等,光学系统随框架一起运动。这种结构的位标器重量偏大,相应的电机需要较大力矩,尺寸偏大,很难实现小型化设计,不符合未来武器领域小型化、复合型、高性能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双滚转跟踪去耦控制方法及系统,步骤如下:S1计算弹体相对于惯性空间的旋转角速度在惯性系的投影;S2计算弹体相对于惯性空间的旋转角速度在弹体系的投影;S3计算弹体相对于惯性空间的旋转角速度在成像系统系的投影;S4将该速度作为负反馈,闭环到双滚转控制回路中,抵消弹体摆动引起的光轴晃动,实现去耦。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双滚转跟踪去耦控制方法,用于双滚转控制回路中,双滚转即为组合在一起的两个光楔,包括以下步骤:
计算弹体相对于惯性空间的旋转角速度在惯性系的投影;
计算弹体相对于惯性空间的旋转角速度在弹体系的投影;
利用两个光楔的滚转角,计算弹体相对于惯性空间的旋转角速度在成像系统系的投影;
将旋转角速度在成像系统系的投影作为速度反馈,闭环到双滚转控制回路中,抵消弹体摆动引起的光轴晃动,实现去耦。
上述双滚转跟踪去耦控制方法,优选的,弹体相对于惯性空间的旋转角速度在惯性系的投影为:
式中:r为弹上惯组测得的弹体滚转角;
y为弹上惯组测得的弹体偏航角;
p为弹上惯组测得的弹体俯仰角;
为弹体相对于惯性空间的旋转角速度在惯性系的投影。
上述双滚转跟踪去耦控制方法,优选的,弹体相对于惯性空间的旋转角速度在弹体系的投影为:
式中:为弹体系相对于惯性空间的转换矩阵;
为弹体相对于惯性空间的旋转角速度在弹体系的投影;
为弹体相对于惯性空间的旋转角速度在惯性系的投影。
上述双滚转跟踪去耦控制方法,优选的,弹体相对于惯性空间的旋转角速度在成像系统系的投影为:
为弹体系到成像系统系的转换矩阵;
为弹体相对于惯性空间的旋转角速度在成像系统系的投影。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在由处理器加载并运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双滚转跟踪去耦控制方法。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未经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571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