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墨烯/铝复合材料散热薄膜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56748.0 | 申请日: | 2021-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3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唐少春;相波;张荣;张青原;吴懿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海安南京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25D13/02 | 分类号: | C25D13/02;C25D13/22;C01B32/184;B21D22/02;B21D37/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9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 复合材料 散热 薄膜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石墨烯/铝复合材料散热薄膜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制备混合溶液、氧化中和、稀释离心、冲洗、电泳沉积、退火热处理、热压成型。本发明以铝箔作为电极在氧化石墨烯的水溶液中进行电泳沉积制备石墨烯/铝复合薄膜,然后通过高温高压烧结工艺缩短复合薄膜层间距,并彻底去除含氧官能团,铝元素收缩形成纳米球颗粒,最终得到石墨烯/铝复合材料散热薄膜;本发明充分利用石墨烯的二维平面进行声子传输,在石墨烯层间插入纳米颗粒改善纵向的热导率;本发明制备的复合材料薄膜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厚度可控性,具有结构强度大、导热系数高、各方向导热均匀、密度小、性能稳定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技术开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墨烯/铝复合材料散热薄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电气等行业的发展更趋向于密集化和微型化。电子器件在工作时会释放出大量热量,如果不能及时将其传导出去,很容易造成局部高温,导致器件寿命减少,甚至失去功效;因而对电子器件的散热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导热材料具有更优异的导热性能和电气绝缘性能。
散热材料在热管理技术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散热材料如银、铜、铝等由于热膨胀系数高,密度大,材料热导率大小受纯度影响严重等原因,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电子设备散热需求;同时,现阶段应用于各类电子设备的石墨散热材料由于片层结构不明显、内部孔隙和褶皱难以消除等因素限制了其导热性能的提升。因此,新型高性能散热薄膜材料的研发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石墨烯/铝复合材料散热薄膜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石墨烯/铝复合材料散热薄膜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S1制备混合溶液:按质量份数,将10~20份浓硝酸钠和1600~1800份浓硫酸混合均匀,加入20~40份天然鳞片状石墨粉末,搅拌充分反应,得到混合溶液;
S2氧化中和:向步骤S1制得的混合溶液中缓慢加入80~100份高锰酸钾,搅拌均匀后,逐渐加滴加40%的双氧水溶液,以除去残余的高锰酸钾,直至溶液变成嫩黄色;
S3稀释离心:将步骤S2中制得的混合物加水稀释,用高速离心机对其进行离心处理,得到氧化石墨烯;
S4冲洗:将步骤S3制得的氧化石墨烯用10%盐酸溶液和去离子水清洗,直到溶液呈中性,在真空干燥箱中过滤脱水得到氧化石墨烯;
S5电泳沉积:将步骤S4冲洗过后的氧化石墨烯加入去离子水中进行超声分散,在电镀槽中进行电泳沉积,采用铝箔作为正负电极,在30~50V恒压的条件下电沉积5~6min,铝箔阳极表面形成凝胶状暗膜,将其放入真空干燥箱中真空干燥,得到石墨烯/铝复合薄膜;
S6退火热处理:将步骤S5制得的石墨烯/铝复合薄膜放入气氛炉内,通入氮气,加热至300℃,恒温10~20min之后,通入氢气,升温至500~700℃进行退火热处理,恒温30~600min之后,自然冷却;
S7热压成型:将步骤S6退火热处理的石墨烯/铝复合薄膜采用热压技术成型,油缸压力40MPa,压制温度600℃,自然冷却,得到石墨烯/铝复合材料散热薄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优势在于:本发明以铝箔作为电极在氧化石墨烯的水溶液中进行电泳沉积制备石墨烯/铝复合薄膜,再借助高温高压烧结工艺缩短复合薄膜层间距并彻底去除含氧官能团,铝元素收缩形成纳米球颗粒,最终得到石墨烯/铝复合材料散热薄膜;本发明充分利用石墨烯的二维平面进行声子传输,在石墨烯层间插入纳米颗粒改善纵向的热导率;本发明制备的复合材料薄膜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厚度可控性,具有结构强度大、导热系数高、各方向导热均匀、密度小、性能稳定等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海安南京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未经南京大学;海安南京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567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