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防治连作障碍的土壤修复菌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56548.5 | 申请日: | 2021-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39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王贺东;李小燕;万夫伟;解秋;雷云路;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60 | 分类号: | C05G3/60;C05G3/80;C05F17/2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王超 |
地址: | 3004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防治 连作 障碍 土壤 修复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土壤修复菌剂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防治连作障碍的土壤修复菌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用于防治连作障碍的土壤修复菌剂包括下述质量份数原料:75.5~80份的有机原料、16~21份的硅钙钾镁肥、1~2份的发酵菌剂、2~3份的复合功能菌剂。本发明提供一种既能提供农民施肥过程中容易忽略的中量元素(如钙、镁、硅)从而解决“缺素”问题,又能提供功能微生物,同时还可以实现微生物对中微量元素的协同增效,并矫正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提供防治连作障碍的综合解决方法的用于防治连作障碍的土壤修复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壤修复菌剂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防治连作障碍的土壤修复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和缺陷:
连作障碍,一般指在同一地块连续种植同一作物多年,从而导致作物生长发育不良、病虫害增加,最终造成作物减产、品质下降的现象,是农业生产中最严重的病害之一。研究发现连作障碍发生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长期种植同一种作物,作物对土壤养分偏好吸收,造成土壤养分失衡但没有得到及时补充;二是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即有害菌增多、有益菌减少造成下茬作物病害加重;三是作物根系分泌或残体中的自毒物质,导致根区环境恶化,抑制下茬作物的生长,即化感自毒作用;四是土壤酸化或盐渍化问题。
研究发现一些功能微生物能够对连作障碍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如专利(CN100457691C)公开了一种防治重茬栽培病害的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组分:复合微生物菌剂(10-35%)、无机肥料(5-30%)和肥料基质活化草炭(60-85%),其功能菌为巨大芽孢杆菌、胶胨样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鲍曼氏不动杆菌等,无机肥料由磷酸一铵、硫酸钾等组成,其主要靠四种微生物菌群的协同作用来达到防治效果。但在农业生产实际中,因功能微生物筛选及存活条件较为苛刻,其防治效果参差不齐。另外,针对作物的偏好吸收,农民施用多种微量元素肥料或者通过加入一些碱性土壤调理产品(如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因重茬造成的病害,但是长期单纯施用石灰会破坏土壤结构,容易造成土壤板结。
综上所述,在防治连作障碍方面,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如下:现有技术较为单一,强调使用功能微生物菌剂,或者仅考虑功能微生物菌剂与有机肥或大量元素肥料配合使用,或强调土壤酸碱度的调节,对连作障碍中“缺素”这个因素重视不够。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难度和意义:
因此,基于现有这些问题,提供一种既能提供农民施肥过程中容易忽略的中量元素(如钙、镁、硅)从而解决“缺素”问题,又能提供功能微生物,同时还可以实现微生物对中微量元素的协同增效,并矫正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提供防治连作障碍的综合解决方法的用于防治连作障碍的土壤修复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既能提供农民施肥过程中容易忽略的中量元素(如钙、镁、硅)从而解决“缺素”问题,又能提供功能微生物,同时还可以实现微生物对中微量元素的协同增效,并矫正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提供防治连作障碍的综合解决方法的用于防治连作障碍的土壤修复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防治连作障碍的土壤修复菌剂,所述用于防治连作障碍的土壤修复菌剂包括下述质量份数原料:
75.5~80份的有机原料、16~21份的硅钙钾镁肥、1~2份的发酵菌剂、2~3份的复合功能菌剂。
本发明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在上述的用于防治连作障碍的土壤修复菌剂中,进一步的,所述复合功能菌剂包括以下四种功能菌剂,其中各菌种按总重量100%的配比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565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