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激光诱导的荧光发射组合物及图案化荧光发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54996.1 | 申请日: | 2021-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04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发明(设计)人: | 周涛;彭小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33/12 | 分类号: | C08L33/12;C08L69/00;C08L67/02;C08L29/04;C08K5/3437;C08K5/3415;C08K5/3447;C08J3/28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张娟;郑勇力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 诱导 荧光 发射 组合 图案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荧光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激光诱导的荧光发射组合物及图案化荧光发射方法。本发明的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有机颜料0.01~10份;聚合物树脂90~99.99份。所述聚合物树脂为链段含有酯基或羟基的树脂。本发明采用如下方法获得图案化荧光发射:用激光辐照所述组合物表面,形成辐照区域;然后用紫外光诱导组合物激光辐照的区域,使所述激光辐照区域产生荧光发射。本发明操作简便,而且安全、环保、能耗低,非常适合工业上的大规模化生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荧光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激光诱导的荧光发射组合物及图案化荧光发射方法。
背景技术
防伪标志是能粘贴、全国315产品防伪查询中心制作印刷、粘贴在物品的表面,或包装上的物附属物(如商品吊牌、合格证以及防伪证卡)上,具有防伪作用的标志。现有的防伪标志大多是在产品表面外加各种可变色的掩膜。
目前防伪的手段有滴水变色(或消失)、高温变色(或消失)、埋线、紫外照射变色(或消失)等传统印刷技术,以及二维码、查询码等数码防伪技术。紫外照射变色(或消失)的技术通常是利用具有荧光特性的分子,这些荧光分子在可见光下为一种颜色,而在紫外光照射下,由于产生了荧光发射而产生另外一种荧光颜色。
然而,普通防伪标志作为印刷品,其制备技术十分成熟,且制造技术过于简单,这导致其易于被仿制而失去防伪作用。因此,不断开发新的防伪标志制造技术非常有必要。
激光由于同时具备光、热效应,一般说来,当聚合物被一定能量的激光辐照后,其形态、链段、结晶程度会发生改变。近年来激光与聚合物相互作用广受关注,现已被应用于激光标记、激光写入技术、选择性激光烧结等领域。由于聚合物被激光照射后的外观与其组成、激光照射参数等各种工艺条件都有关联,因此难以仿制。如果能够将激光加工聚合物的方法应用在防伪标志中,将能够大幅度增加仿制防伪标志的难度。但是,激光加工生产的聚合物制件本身并没有变色的功能,不能够直接用作防伪标志。
为了使激光加工生产的聚合物制件产生变色的功能,可以将有机颜料分子加入这些聚合物中。但是,大多数有机颜料分子只能在极稀溶液中呈现出较强的荧光发射,而在高浓度的溶液或者固态时,其荧光发射会被减弱甚至完全消失,这种现象叫聚集态诱导猝灭。由于聚集态诱导猝灭的问题,获得固态的荧光发射材料非常困难。
例如,喹吖啶酮分子由于具有五个芳杂环,分子内共轭形成大Π键,从而使得分子具有平面刚性结构,无法发生旋转,同时喹吖啶酮分子之间还存在连续的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这些强相互作用使得喹吖啶酮分子密集堆积,从而引起剧烈的荧光猝灭,导致其发光效率低,且固态下无法实现荧光发射。这限制了喹吖啶酮分子的应用。同样地吡咯并吡咯二酮系颜料、苯并咪唑酮系颜料也存在共同的问题。
由于聚集态诱导猝灭现象,随意选取有机颜料分子和聚合物简单混合并固化后,得到的混合物无法产生荧光发射现象。因而,目前激光加工生产的聚合物尚无法应用于防伪标志的制造。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激光诱导的荧光发射组合物及图案化荧光发光发射方法,其目的在于:利用激光辐照聚合物与有机颜料的组合物,再利用紫外光进一步诱导,在激光辐照区域能产生图案化荧光发射。从而通过非常简单快捷的方式,实现了聚合物材料在激光照射下产生荧光发射的目的。
一种激光诱导的荧光发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有机颜料0.01~10份;聚合物树脂90~99.99份;
所述有机颜料选自喹吖啶酮系颜料、吡咯并吡咯二酮系颜料、苯并咪唑酮系颜料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有机颜料0.01~5份;聚合物树脂 95~99.99份;
优选为:有机颜料0.01~1份;聚合物树脂99~99.99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549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