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抗棉花黄萎病的根瘤菌DG3-1及其用途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154688.9 | 申请日: | 2021-0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10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 发明(设计)人: | 郝海婷;王兰;代先兴;李猛;唐泽文;牛冬冬;闫成才;武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塔里木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20;A01P3/00;C12R1/41 |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崔瑞迎 |
| 地址: | 843300 新疆维吾***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抗 棉花 黄萎病 根瘤菌 dg3 及其 用途 | ||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应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株抗棉花黄萎病的根瘤菌DG3‑1及其用途,所述根瘤菌DG3‑1的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1122。本发明获得的根瘤菌DG3‑1对棉花黄萎病具有较强的抗性,对棉花黄萎病防治效率为56.63%。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抗棉花黄萎病的根瘤菌DG3-1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棉花黄萎病为害棉花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棉田一旦感染黄萎病,就会常年发生,目前暂无有效防治手段,有人称它为“癌症″。黄萎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是土壤中的黄萎病病菌侵染棉株,危害茎干内的维管束组织,影响养分和水分向蕾铃输送,导致棉株叶片枯干脱落,严重的会导致棉田大幅减产,黄萎病的发病一般伴随棉花的整个生长过程。
新疆是我国棉花的主要产地之一,在新疆棉花已成为南北疆的主要经济作为,是新疆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连年不断的种植,新疆棉花黄萎病的发生也不断加重,棉花黄萎病成为限制新疆棉花品质与产量的重要因素。棉花黄萎病是由半知菌亚门丛梗孢目轮枝菌属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dahliae Kleb)引起的维管束土传病害,具有寄主范围广、变异性强、有较强抗逆性等特点,这也是棉花黄萎病发生猖獗的主要原因。目前,防治棉花黄萎病方面主要采用化学防治、选育抗病品种为主,农业防治为辅,对于黄萎病较重的棉田,可采取水旱轮作的方式以降低土壤病菌基数,尤其是与水稻等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对抑制黄萎病有较好的效果,但是不适于大面积棉田种植地,轮作倒茬困难。
从生物方面对棉花黄萎病进行防治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国内外关于棉花黄萎病的拮抗菌株的研究较少,能够抑制棉花黄萎病的菌种资源少。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株抗棉花黄萎病的根瘤菌DG3-1,利用该菌株与病原菌具有同等的生态位,能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削弱致病菌的能力,从而提高寄主抗病性。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了一株抗棉花黄萎病的根瘤菌DG3-1,所述根瘤菌DG3-1的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1122。
本发明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了上述根瘤菌DG3-1在防治棉花黄萎病中的用途。
本发明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了上述的根瘤菌DG3-1制备得到的生防菌剂。
进一步地,所述生防菌剂为防治棉花黄萎病的生防菌剂。
本发明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了上述的根瘤菌DG3-1生防菌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制备过程为:将所述根瘤菌DG3-1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中,28℃,180r/min振荡4d,获得的发酵液即为根瘤菌DG3-1生防菌剂。
进一步地,所述发酵液中活菌数为107cfu/ml。
进一步地,所述发酵液中活菌数为8ⅹ107cfu/ml。
本发明第五个目的是提供了上述的根瘤菌DG3-1生防菌剂在防治棉花黄萎病中的用途。
进一步地,所述根瘤菌DG3-1生防菌剂用于抑制大丽轮枝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获得的根瘤菌DG3-1是首次在棉株内部分离出的内生根瘤菌,也是首次发现其对于大丽轮枝菌具有强拮抗性;
2、本发明从棉株内分离获得的内生根瘤菌DG3-1对棉花黄萎病菌(大丽轮枝菌)的抑菌防治率为56.63%。
3、本发明获得的根瘤菌DG3-1可以作为生防菌对棉花黄萎病菌进行防治,能够应用于棉花的大规模生产。
生物材料保藏信息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塔里木大学,未经塔里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546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