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文物展示保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54640.8 | 申请日: | 2021-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067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玲;唐兆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陇东学院 |
主分类号: | A47F3/00 | 分类号: | A47F3/00;A47F3/04;A47F11/04;G02B23/02;G06V20/00;G06V10/141;G06V10/26;G06V10/74;G06K9/62 |
代理公司: | 青岛致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36 | 代理人: | 高维波 |
地址: | 745000 甘肃省***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文物 展示 保护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文物展示保护系统。采用开普勒望远镜的结构,结合反射镜原理,将文物的各个角度通过望远镜的方式呈现给外界,有利于外界对于文物细节的观察,同时由于观察者和文物之间存在较大的距离,提高的外界对于文物的影响;二向色镜的设置使得外界的低波长的光被阻止,降低蓝紫光对于文物的伤害;配套使用了摄像头和光传感器,与照相机的闪光灯和对焦辅助灯进行检测,由于使用观察窗口,有效避免了摄像头采集范围过大导致的图像不清晰的问题,并且由于图像相对固定,可以很好的进行快速图像处理,提高检测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文物展示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文物展示保护系统。
背景技术
档案管和博物馆的一些文物是会受到外界光线的损伤的,尤其是一些已经风化腐蚀的木、布、纸、漆等材料的文物,在受到外界的强光照射后,会大大加速其褪色,导致时间长了以后原本的颜色难以保存;因此博物馆这些文物对应的位置一般光线都设置的很昏暗,而且均采用长波长光照明;并且严格禁止闪光灯拍照。
但是检查游客的照相机或者设置专人进行巡逻一方面不方便游客浏览,另一方面也会增大博物馆负担,因此设置自动降低强光损伤的文物展示保护系统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内容,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文物展示保护系统,包括控制中心、文物展示柜、监控系统和视觉识别模块;
控制中心连接文物展示柜、监控系统和视觉识别模块,监控系统内设置有第一光传感器和摄像头,文物展示柜内设置有第二光传感器,第一光传感器和第二光传感器用于检测闪光灯和对焦辅助灯;文物展示柜内设置门模块,当第一光传感器或者第二光传感器检测到闪光灯亮或者对焦辅助灯亮时,门模块关闭,从而将文物对外展示窗口关闭,降低闪光灯对文物的损伤;监控系统的摄像头用于进行红外图像采集,并将图像发送给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将图像处理后发送给视觉识别模块,视觉识别模块用于识别图像中是否存在照相机,当检测到图像中存在照相机时视觉识别模块控制警示灯亮;
照明模块用于为文物提供照明,照明模块的照明波长范围为文物的吸收最低的波长范围;
控制中心还可以控制文物展示柜内的门模块的开闭。
文物展示柜整体呈长方体行,包括底部柜和顶部柜;底部柜内中心设置有水平设置的文物摆放座,文物摆放座用于摆放文物;文物摆放座的四周设置有四个反射镜;反射镜竖直设置,使得文物的侧面在反射镜内成像;
底部柜内位于反射镜外侧的空间内设置温度湿度控制模块,温度湿度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底部柜内的温度和湿度,保证温度摆放座处的温度和湿度处于温度保存的最佳温度湿度范围内;
顶部柜设置在底部柜的上方,顶部柜和底部柜连接的中心位置设置第一透镜,第一透镜上方设置多个第二透镜,每一个第二透镜的上方设置有一个观察窗口;门模块设置在观察窗口的上方;
第一透镜在其上方形成一个焦平面,且第一透镜和每一个第二透镜均组成一个开普勒望远镜系统,第一透镜与每一个第二透镜之间的焦点处设置有二向色镜,二向色镜使得波长420nm~485nm的光被反射,波长大于485nm 的光被透射;
二向色镜上表面涂覆有一层易损膜,当从第二透镜入射的光聚焦到易损膜后强度超过一定阈值时,易损膜损坏,透过性降低,使外界的光无法从易损膜进一步传递至二向色镜。
第二透镜和观察窗口的数量都是5个,成“十”字型排列,文物表面的光经第一透镜和第一透镜正上方的第二透镜后向正上方传输,从第一透镜正上方的观察窗口出射;从反射镜反射的文物表面的光经第一透镜和第一透镜斜上方的第二透镜后,从对应的第二透镜斜上方的观察窗口出射。
第一透镜的下方设置有环形照明灯,用于为文物提供照明光。
第一光传感器和第二光传感器选择为亮度阈值传感器,当其接收的光强度超过一定的阈值时其向门模块发送关闭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陇东学院,未经陇东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546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