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站泄洪雾化区全封闭透明棚洞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54191.7 | 申请日: | 2021-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6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高立宝;陈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9/00 | 分类号: | E02B9/00;E04H1/12;E04B2/00;E03F5/04;E04B1/98;E04B1/64;E04B1/66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伍旭伟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站 泄洪 雾化 封闭 透明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站泄洪雾化区全封闭透明棚洞,设置与山体边坡相连的墙体、受力骨架、采光板,所述受力骨架与所述墙体相连,形成全封闭棚洞结构;能够防止强降雨荷载、风荷载和雾化区气压特征等情况;所述采光板通过所述受力骨架进行固定,采用采光板可以在封闭空间形成的同时,节省额外施加照明设施的成本,且棚内的光线与外部光线的差别小,还能从棚内欣赏泄洪的壮观景象,采用受力骨架间复合式固定连接方式能够节省材料,减轻施工难度,降低工程造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站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站泄洪雾化区全封闭透明棚洞。
背景技术
泄洪雾化,是指泄水建筑物泄水时引起的一种非自然强降雨过程与水雾弥漫现象。泄洪雾化产生大范围、高强度的雾化降雨,在雾化影响区内空气湿度与温度均发生明显变化,干扰雾化影响区内的交通运行。特别是高坝大库水利水电工程泄洪流量大,泄洪功率大,下游泄洪雾化问题突出,当泄洪建筑物泄洪时,泄洪雾化区存在大范围的强溅水区、高强度的雾化降雨区,在强降雨强度超过50mm/h的大暴雨范围内的公路需要进行交通管制,甚至中断交通,避免产生交通安全事故。
对电站泄洪雾化区采用的结构做进一步探索和优化,以使得其在服务于电站工程技术领域时具有更好的性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现有技术的不足:雾化区内往往采用钢筋混凝土全封闭结构,洞身体量大、造价高,施工周期长,对地基地质要求高,洞内采光差,一般需要增设机电灯光装置,维护检修困难。钢筋混凝土防护棚洞虽然防护能力强,但对于没有边坡地质灾害的区域其防护效率不高,经济性差,而且景观效果差,影响电站整体景观效果。
针对上述提出的对电站泄洪雾化区采用的结构做进一步探索和优化,以使得其在服务于电站工程技术领域时具有更好的性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站泄洪雾化区全封闭透明棚洞,在没有明显边坡地质灾害的电站泄洪雾化区内,可大大减轻结构重量、减少施工难度、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工程造价。
本方案的技术手段如下,一种电站泄洪雾化区全封闭透明棚洞,包括:与山体边坡相连的墙体、受力骨架、采光板,所述受力骨架与所述墙体相连,形成全封闭棚洞结构;
所述受力骨架包括:第一骨架、第二骨架,两种骨架均为条状,所述第一骨架在竖直方向上间隔排布,所述第二骨架在水平方向上间隔排布,所述第一骨架与第二骨架相连,且形成多个矩形框;
所述采光板通过所述受力骨架进行固定。
本方案中,在具体施工中,在电站泄洪雾化区的山体边坡的一侧设置有墙体,所述墙体上设置有用于排水的排水槽,所述受力骨架与所述墙体相连,形成全封闭棚洞结构,所述全封闭棚洞结构顶部的横梁与侧墙采用的结构相同,其中受力骨架为条状骨架连接而成,所述第一骨架为水平方向上间隔排布,所述第二骨架在竖直方向上间隔排布,所述第一骨架与第二骨架重合处相连,所述采光板通过所述受力骨架进行固定。
采用本方案中的纵横条状骨架相接的方式来固定采光板,其该采光板将棚洞制成四周封闭结构,能够实现阻挡强降雨、防止水雾渗入棚洞中,确保电站安全,而且各结构的重量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钢筋混凝土棚洞而言要轻,施工难度低,施工工期短,取消机电照明设施,降低工程造价,且从棚洞内可以欣赏到电站泄洪时的壮观景象。
优选方案设置为:所述第一骨架为工字钢立柱;所述第二骨架为矩管;所述第一骨架与第二骨架的交叉处为第一节点,所述第一节点包括:第一螺栓、第一减震条、第一防水胶条、第一铝合金压条,所述第一节点通过所述第一螺栓将第一骨架、第一减震条、采光板、第一防水胶条、铝合金压条和第二骨架相连接;
所述第一骨架上间隔排布有多个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节点包括:第二螺栓、第二减震条、第二防水胶水、第二铝合金压条,所述第二节点通过所述第二螺栓将第一骨架、第二减震条、采光板、第二防水胶条、第二铝合金板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541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信息显示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一种吸痰注药型气管插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