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储气库盖层突破压力连续预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54095.2 | 申请日: | 2021-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32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郭洪岩;高涛;舒萍;王海燕;顾超;王晓蔷;曹宝军;邱红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E21B47/00;E21F17/16;G06F30/20;G06Q50/02 |
代理公司: |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115 | 代理人: | 荆晓红 |
地址: | 163453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储气库 盖层 突破 压力 连续 预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储气库盖层突破压力连续预测方法。主要解决了现有储气库建库参数设计中直接使用孔隙度和声波时差关联突破压力预测的不合理、不准确的问题。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渗透率和孔隙度关系模型,搭建起渗透率和测井参数的关系;2)将渗透率与突破压力进行关联,建立突破压力和渗透率关系模型;3)建立突破压力与孔隙度关系模型;4)建立密度与孔隙度关系模型;5)建立测井参数密度与突破压力关系模型;6)实现盖层突破压力纵向和横向的连续预测。该方法真正反映了突破压力的主控因素渗透率和密度对盖层突破压力的影响,提高了盖层突破压力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储气库设计密封性评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储气库盖层突破压力连续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国外储气库发展已有百年历史,总工作气量已达4160亿方,国内储气库建设起步较晚,从2000年第一座大张坨储气库投产以来,陆续建成9座库群。在储气库建设过程中,盖层的密封性是建库重要考虑因素,对建库参数的设计也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储气库盖层密封性研究方法很多,但这些研究一般主要针对盖层岩性、厚度和物性3个方面,侧重于定性评价,部分学者对盖层突破压力进行了定量研究,这些定量研究主要通过盖层岩心突破压力实验进行,但这些实验只能选取盖层某几处深度的样品,数量有限,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盖层突破压力连续预测的问题。
有文献报道盖层突破压力测试与预测方法,参见(1)吕延防等“盖岩排替压力研究”(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3年第4期);(2)吕延防等“利用声波时差计算盖岩排替压力”(石油实验地质,1994年第2期);(3)李明瑞等“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上古生界盖层物性封闭能力与石千峰组有利区域预测”(中国石油勘探,2006年第5期);(4)牟敦山等“徐深气田盖层封气有效性研究”(沉积学报,2011年第1期);(5)庞晶等“新疆H气田改建地下储气库的密封性评价”(天然气工业,2012年第2期)。上述(1)通过实验测试与理论推导,实现了饱和不同流体盖层排替压力的转换,导出了排替压力温度校正公式,提出了利用声波时差直接计算盖层排替压力的思路和方法;上述(2)在实验数据基础上,利用孔隙度建立了不同砂质含量泥质岩声波时差与排替压力的关系,并依据此关系,利用测井资料研究了大庆长垣以东地区盖岩排替压力剖面与平面的变化规律;上述(3)通过建立神木地区上古生界具体的排替压力与声波时差的关系式,实现了盖层排替压力的连续预测。通过对以上5篇文献的研究发现,这些文献虽然建立了盖层突破压力的连续预测方法,但都是以孔隙度参数为桥梁建立突破压力与声波时差的关系模型,通过测井参数声波时差与孔隙度的相关性和连续性来实现突破压力预测的连续性,其建立预测方法的假设前提是孔隙度大小与突破压力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也即孔隙度越小,连通喉道越小,突破压力越大,孔隙度越大,连通喉道越大,突破压力越小。而众多岩心实验表明孔隙度大小只能反映盖层孔隙的大小,不能较好反映喉道的大小,而喉道大小才是决定突破压力大小的真正主控因素;基于这种原因,需要建立一种新的盖层突破压力连续预测方法。从而用来指导储气库建库参数的准确设计和安全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储气库建库参数设计中直接使用孔隙度和声波时差关联突破压力预测的不合理、不准确的问题,提供一种储气库盖层突破压力连续预测方法。该方法真正反映了突破压力的主控因素渗透率和密度对盖层突破压力的影响,同时也有效消除了实验测量盖层突破压力与地层条件下盖层真实突破压力之间的误差,提高了盖层突破压力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发明解决其问题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达到:该储气库盖层突破压力连续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渗透率和孔隙度关系模型,搭建起渗透率和测井参数的关系:将钻取的盖层岩心进行孔隙度φ(%)和渗透率K(mD)测量,建立以实验为基础的渗透率K和孔隙度φ关系模型K=f1(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540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仪器仪表壳体固定器
- 下一篇:一种用于化工业化学品恒温运输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