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计算机散热结构及其加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153564.9 | 申请日: | 2021-0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49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秋;何军;李敏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6F1/18 | 分类号: | G06F1/18;G06F1/20 |
| 代理公司: | 芜湖思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38 | 代理人: | 项磊 |
| 地址: | 241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计算机 散热 结构 及其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算机散热结构及其加工方法,计算机散热结构包括独立风扇、鳍片清洁装置和支撑气管,独立风扇为无叶风扇,鳍片清洁装置包括环形壳体、脉冲气体发生组件、喷气组件、轨道外环件和轨道内环件,轨道外环件与其内部的轨道内环件之间形成环形的贯通轨道,环形壳体内形成环形进气腔并与脉冲气体发生组件连接,脉冲气体发生组件的脉冲气体输出口与喷气组件固定并连通,喷气组件喷气口在使用时伸向散热鳍片的侧面,转动件上安装有与环形齿条啮合的齿轮以驱动自身沿贯通轨道移动。本发明能从侧面对各处散热鳍片间的空隙进行喷气清洁,即使是位于空隙中间的灰尘也能被清理掉,长期使用也不会因灰尘聚集影响散热鳍片的散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领域,涉及一种计算机散热结构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个人电脑的计算机机箱内,出于散热目的需要设置相应散热系统,其中由于现在CPU、显卡等部件的运行发热情况非常明显,往往在常规机箱的散热结构基础上进一步设置专门针对CPU、显卡等元件的独立散热器,以强化对这些元器件的散热效果。而为了强化散热,独立散热器常使用安装在CPU、北桥等发热量大的元器件上,通常散热器都包含多个散热鳍片组成的散热片组件,以及强化散热而设置在散热片组件上方的独立风扇,这种结构对于一般计算机的主机结构能保证对发热元件的散热效果。
然而,这种结构的独立散热器为了增大散热面积,尽可能多的设置散热鳍片,而将散热鳍片密集排布,散热鳍片间的空隙一般较小,较小的空隙不仅容易聚集灰尘,并且难以清理,而独立风扇产生的气流存在靠外侧气流较强,而接近中心处气流较弱的现象,并且气流接近发热元件后是向外侧流出,因此散热鳍片间空隙的中间部分比较容易聚集灰尘污物,如果不及时清理,堆积的灰尘一方面覆盖散热鳍片部分表面降低热交换的面积,另一方面产生对气流的阻碍作用,令气流在空隙中流速降低,也削弱了散热效果。而由于平时散热过程无法有效将较窄的空隙中的灰尘清理干净,不得不定期开箱清理散热鳍片,而在清理时又难以仅仅用刷子清扫干净,特别是鳍片中部的灰尘,通常必须使用者用喷枪喷气将堆积的灰尘喷出,这也令清理过程更加复杂,必须使用专用设备,因此设置能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自动有效地清理散热鳍片间空隙中灰尘的装置有利于减少清理次数,也有利于在长期使用中保持散热鳍片的散热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散热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机箱内散热鳍片进行散热时无法同时有效清理散热鳍片件空隙处的灰尘,导致长期使用后由于灰尘聚集影响散热鳍片散热效果,必须定期开箱清理的技术问题。
所述的计算机散热结构,包括独立风扇、鳍片清洁装置和支撑气管,所述独立风扇为无叶风扇,所述鳍片清洁装置包括环形壳体、脉冲气体发生组件、喷气组件、安装在所述环形壳体下面的轨道外环件和轨道内环件,所述轨道外环件与其内部的所述轨道内环件之间形成环形的贯通轨道,所述环形壳体内设有可转动内环件,所述可转动内环件与所述环形壳体形成环形进气腔,所述可转动内环件通过旋转通气接头与所述脉冲气体发生组件连接,所述脉冲气体发生组件的脉冲气体输出口与所述喷气组件固定并连通,所述喷气组件喷气口在使用时伸向散热鳍片的侧面,所述脉冲气体发生组件包括有被进入的压缩气体驱动的转动件,所述环形壳体内侧安装有环形齿条,所述喷气组件沿所述贯通轨道移动,所述转动件上安装有与所述环形齿条啮合的齿轮,所述无叶风扇和所述环形进气腔分别连接到所述支撑气管的支管一和支管二上。
优选的,所述脉冲气体发生组件还包括下管体、空心圆柱腔室和旋转通气接头,所述转动件包括空心转动结构和固定于所述空心转动结构的顶部中心的进气管头,所述进气管头连接所述旋转通气接头,所述空心转动结构转动安装在所述空心圆柱腔室内,所述进气管头从所述空心圆柱腔室的顶部伸出并安装有所述齿轮,所述空心转动结构下部设有扇形缺口,所述扇形缺口一侧设有喷气孔而另一侧为封闭结构,所述扇形缺口与所述空心圆柱腔室内侧围成扇形储气部,所述下管体固定在所述空心圆柱腔室的底部,所述空心圆柱腔室的底部设有连通所述下管体的输出气孔,输出气孔直径大于所述喷气孔并能间歇性连通所述扇形储气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535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