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河岸围堰结构拆除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152836.3 | 申请日: | 2021-0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26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 发明(设计)人: | 钟玉明;欧智勇;黄海山;孟树红;杨乐全;彭璞;王小红;莫其山;纪晓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隧道集团三处有限公司;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9/04 | 分类号: | E02D19/04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伍传松 |
| 地址: | 518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河岸 围堰 结构 拆除 施工 方法 | ||
1.一种河岸围堰结构拆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对河岸围堰结构进行拆除,所述河岸围堰结构包括自内向外依次布置的基坑、混凝土支撑、钢管桩、素混凝土连续墙和围堰外层;所述混凝土支撑包括从上至下水平且间隔设置在所述钢管桩侧部的第一道支撑、第二道支撑和第三道支撑,所述第一道支撑的顶面与所述素混凝土连续墙的顶面平齐;
所述河岸围堰结构拆除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拆除所述第三道支撑;
S2、拆除所述第二道支撑;
S3、向所述基坑内灌水,使得所述基坑内的水位高度与所述围堰外层外的水位线平齐;
S4、拆除所述素混凝土连续墙和所述围堰外层;
S5、拆除所述第一道支撑;
S6、拆除所述钢管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岸围堰结构拆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包括:
S41、先对所述围堰外层进行第一次开挖,然后对所述素混凝土连续墙进行第一次破除;第一次破除后的所述素混凝土连续墙的顶面与第一次开挖后的所述围堰外层的顶面平齐;
S42、先对所述围堰外层进行第二次开挖,直至将所述围堰外层完全挖除,以使得露出所述围堰外层下方的泥土层,同时对所述素混凝土连续墙进行第二次破除;第二次破除后的所述素混凝土连续墙的顶面与所述泥土层的顶面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岸围堰结构拆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围堰外层进行开挖时,从所述围堰外层的中间位置往两边开挖。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岸围堰结构拆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之后且在步骤S5之前,采用抓斗式挖泥船对所述管节基槽进行第一次清淤和第二次清淤,第一次清淤的同时对所述素混凝土连续墙进行破除,且破除深度与第一次清淤深度一致,第二次清淤的同时对所述素混凝土连续墙进行破除且破除深度与第二清淤深度一致;再对所述管节基槽进行精挖,直至符合设计标高,同时对所述素混凝土连续墙进行完全破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河岸围堰结构拆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次清淤的深度小于第二次清淤的深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河岸围堰结构拆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开挖产生的碎石、土方和清淤产生的淤泥通过自航泥驳运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岸围堰结构拆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包括:
S11、向所述基坑内灌水,灌水后所述基坑内的水位高度低于所述第三道支撑的底面;
S12、将所述第三道支撑与所述第二道支撑吊装固定;
S13、对所述第三道支撑进行分段标记;
S14、分段拆除所述第三道支撑;
S15、将拆除的所述第三道支撑从所述基坑中运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河岸围堰结构拆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包括:
S21、继续向所述基坑内灌水,灌水后所述基坑内的水位高度低于所述第二道支撑的底面;
S22、将所述第二道支撑与所述第一道支撑吊装固定;
S23、对所述第二道支撑进行分段标记;
S24、分段拆除所述第二道支撑;
S25、将拆除的所述第二道支撑从所述基坑中运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岸围堰结构拆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河岸围堰结构包括构造柱,所述构造柱自所述所述基坑的底部向上延伸以连接所述第一道支撑、所述第二道支撑和第三道支撑;在步骤S1之前,先用风镐对所述构造柱的底部的超灌混凝土进行清除,在步骤S5之后,再对所述构造柱进行分段割除。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岸围堰结构拆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6中,所述钢管桩采用分段的方式进行割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隧道集团三处有限公司;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隧道集团三处有限公司;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5283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脸活体检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薄膜材料特殊夹层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