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析不同品种杨梅根瘤形成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52510.0 | 申请日: | 2021-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10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友吾;沈建军;宋其岩;叶碧欢;李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G01N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刘妮 |
地址: | 310023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析 不同 品种 杨梅 根瘤 形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析不同品种杨梅根瘤形成的方法,该方法包含:对比不同品种杨梅根瘤的形状大小及着生根瘤的支根直径,杨梅根瘤的大小与形成根瘤的侧根的直径呈正相关关系;分析不同品种杨梅根瘤处土壤的土壤容重、含水量、持水量、孔隙和土壤中的氮、磷、钾元素及有机质含量,通过对不同品种杨梅根瘤形态、形成和分布规律研究及共生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测定和分析,为杨梅林固氮能力评价、野外根瘤菌的采集及高效固氮菌株的筛选提供科学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析杨梅根瘤形成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分析不同品种杨梅根瘤形成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固氮占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中氮资源总量的70%左右,其中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和弗兰克氏菌与放线菌结瘤植物是两个最主要的共生结瘤固氮系统,而弗兰克氏菌大多数能够与放线菌结瘤植物共生固氮,具有跨越科、属、种对宿主的侵染和防止固氮受氧损伤的独特机制,因此在扩大生物固氮领域的研究中更具前景和潜力。
杨梅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林水果,也是少数经济林植物中能与放线菌共生并进行结瘤固氮的植物,通过与弗兰克氏菌共生在根部形成固氮根瘤,能将大气中分子态的氮还原成氨供植物吸收利用,因此能在瘠薄土壤和较恶劣的环境中生长,是改良土壤、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优良经济生态林果,已被国家林业局列为生态公益林备选树种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析不同品种杨梅根瘤形成的方法,为今后野外根瘤菌的采集、高效固氮菌株的筛选及菌肥研制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析不同品种杨梅根瘤形成的方法,该方法包含:对比不同品种杨梅根瘤的形状大小及着生根瘤的支根直径,杨梅根瘤的大小与形成根瘤的侧根的直径呈正相关关系;分析不同品种杨梅根瘤处土壤的土壤容重、含水量、持水量、孔隙和土壤中的氮、磷、钾元素及有机质含量。
优选地,土壤的物理性质采用环刀法测得,土壤有机质采用硫重铬酸钾法测得,全氮采用凯氏法测得,全磷采用酸溶-钼锑比色法测得,速效磷用NH4F-HCl浸提-四苯硼钠比浊法测得,水解性氮采用扩散吸收法测得。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强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的方法,该方法包含:将杨梅种植于酸性土壤中,该杨梅为舟山晚稻杨梅,杨梅的根部含有桤木型根瘤。
优选地,所述酸性土壤的pH值为4.0~5.5。
本发明的分析不同品种杨梅根瘤形成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对不同品种杨梅根瘤形态、形成和分布规律研究及共生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晚稻杨梅根瘤属桤木型根瘤,而东魁杨梅、荸荠种及深红种杨梅应属杨梅/木麻黄型根瘤。同一年龄不同品种杨梅形成根瘤大小有一定差异,深红种杨梅的根瘤最大,着生根瘤的支根直径也最粗;根瘤的大小与形成根瘤侧根的直径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根瘤大都着生于侧根末梢,分布在20-60厘米的土层中。形成根瘤的土壤容重较小,结构性好,贮水和排水能力较强,且土壤中的氮、磷、钾元素及有机质含量均较对照有较大程度增加,土壤的速效氮含量却显著高于对照不形成根瘤的土壤,形成根瘤土壤pH值范围均在(4.02-5.43),为今后野外根瘤菌的采集及高效固氮菌株的筛选、菌肥研制提供科学依据。
附图说明
图1为不同品种杨梅根瘤形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验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525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