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51598.4 | 申请日: | 2021-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82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李雪;蔡光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536 | 分类号: | H01M50/536;H01M50/581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嘉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51 | 代理人: | 辛鸿飞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化学 装置 电子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保护器的第一导电件延伸至第一壳体内并与电极组件电连接,或者,与电极组件电连接的第一极耳从第一壳体内延伸至第一壳体外并与第一导电件连接,保护器与电极组件之间通过复用已有的第一导电件和/或第一极耳实现电连接,焊点少,不仅有利于保护器及时动作,而且能够降低壳体被刺破的风险,提高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的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在异常使用状态下的充放电会导致温度变高,电池的保护器切断电流,以确保安全使用。在传统的电池中,保护器与电极组件实现电连接时,极耳与电极组件电连接,保护器的一端通过金属片与极耳焊接、另一端与另一金属片焊接并作为电池的输出端,当电池出现安全风险,例如电极组件温度过高时,热量传导到保护器,保护器动作切断两端的金属片之间的电流,以使电池停止输出电流。对于该结构,保护器和电极组件之间具有多处焊点,不仅工艺繁琐,连接件较多,不利于保护器及时动作,而且较多的焊点增大电能损失,另外较多焊点产生的毛刺,增大了壳体被刺破的风险,尤其是对于采用软包技术的电池,刺破壳体会导致电解液外露,不利于提高电池安全性能。另外,保护器与两个金属片沿电极组件的宽度方向设置,在电池宽度方向所占用的尺寸较大,这不利于设置宽度较大的极耳提高过流能力,很难满足窄宽度电池的场景要求。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以至少解决保护器与电极组件实现电连接时存在焊点较多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化学装置,该电化学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电极组件和保护器。电极组件位于第一壳体内。保护器包括第二壳体、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第二壳体位于第一壳体外,第一导电件从第二壳体伸出,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可分离地连接,第一导电件延伸至第一壳体内并与电极组件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化学装置,该电化学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电极组件、保护器以及第一极耳。电极组件位于第一壳体内。保护器包括第二壳体、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第二壳体位于第一壳体外,第一导电件从第二壳体伸出,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可分离地连接。第一极耳与电极组件电连接,第一极耳从第一壳体内延伸至第一壳体外,第一导电件与第一极耳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位于第一壳体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包括封装部,第二壳体位于封装部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电件从第二壳体伸出,第一导电件从第二壳体伸出的方向与第二导电件从第二壳体伸出的方向相同或相反。
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器还包括可形变件,可形变件设置在第二壳体内,可形变件用于将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分离或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形变件包括双金属片和/或记忆金属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器还包括位于第一壳体上的导热件,导热件与可形变件导热连接,用于将第一壳体的热量传导给可变形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热件包括金属材料和/或粘结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材料为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件延伸至第一壳体内并与电极组件电连接,第一导电件从第一壳体外延伸至第一壳体内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在垂直所述第一方向上,第一壳体的宽度为W1,第一导电件的宽度为W2,1/3*W1≤W2<W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耳与电极组件电连接,第一极耳从第一壳体内延伸至第一壳体外,第一导电件与第一极耳连接,第一极耳从第一壳体内延伸至第一壳体外的方向为第二方向,在垂直第二方向上,第一壳体的宽度为W1,第一极耳的宽度为W2,1/3*W1≤W2<W1。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化学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515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