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井下原位可投捞式在线调剖装置、管柱与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50862.2 | 申请日: | 2021-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50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发明(设计)人: | 程心平;赵仲浩;邹信波;朱立国;熊书权;段铮;刘凤霞;李勇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14 | 分类号: | E21B43/14;E21B43/20;E21B43/22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睿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51 | 代理人: | 王融生 |
地址: | 10001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原位 可投捞式 在线 装置 管柱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下原位可投捞式在线调剖装置、管柱与方法,该装置包括内打捞接头、破乳器、过渡接头、静混器外壳、静态混合单元、底端导向定位座等;该管柱包括设置在油管上的井下安全阀、过电缆封隔器、Y型组件、潜油电泵机组、定位旁通、第一插入密封、第二插入密封和导向丝堵,第一插入密封与第二插入密封之间和第二插入密封与导向丝堵之间分别设置配水器;在调剖作业时可投捞式在线调剖装置投放到Y型组件内部,潜油电泵机组抽取水源层的水和地面注入的化学剂母液在静态混合单元混合作用下形成化学剂注入到目的层。本发明实现了同井自流注水井的井下在线调剖技术,不动管柱的情况下实现注水作业和调剖作业的转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采油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井下原位可投捞式在线调剖装置、管柱与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油田开发进入到中后期阶段通常采取注水方式提高采收率,注入水一般是通过地面处理后由井口注入到井下,然而海上油田生产作业由于平台空间和设备限制,没有地面水源可注,同时部分井又需要进行注入作业,因此对存在水源层的同一口井采取了自流注水工艺技术,即将同一口井中水源层的水在井下通过潜油电泵增压后再分注到该井其他层。
对于这种采取同井自流注水技术的井,在进行分层注入一段时间后,由于层段压力差异大、吸水不均,为了改善吸水剖面和提高油藏动用程度,需要分层调剖作业提高水驱效率。然而目前海上油田现有在线调剖技术均是在地面将调剖剂母液与地面水源混配形成调剖剂后再注入到井下,对于这种井下原位在线调剖技术还未见报道,仍处于技术空白阶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投捞式在线调剖装置,以及基于该装置的同井自流注水井井下原位在线调剖管柱和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井下原位可投捞式在线调剖装置,包括内打捞接头、过渡接头、静混器、底端导向定位座、破乳器、波纹管形体和压紧过液环;
所述内打捞接头下端连接过渡接头,所述过渡接头下端连接静混器,所述静混器下端连接底端导向定位座;所述内打捞接头内由上至下设置有破乳器、波纹管形体和压紧过液环;
所述静混器包括静混器外壳、静态混合单元和静混器底端接头;所述静混器外壳内设置静态混合单元,所述静混器外壳下端连接静混器底端接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压紧过液环设置有环形过液孔和中间螺纹孔,中间螺纹孔与波形管形体下端外螺纹螺纹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波形管形体上端为圆锥形导向结构,中间为多道圆形凸起结构,圆形凸起结构与所述破乳器下端内孔之间形成小间隙过液通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破乳器上端设置有破乳孔,破乳孔上下两端分别为锥形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过渡接头中部周向均布的四道长条形过液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所述静态混合单元由四组沿轴线排布的右螺旋片和左螺旋片组成,全部的所述右螺旋片和所述左螺旋片之间周向交错90°并在接触点焊接形成一个整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可投捞式在线调剖装置采用钢丝作业方式完成投捞作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可投捞式在线调剖装置可根据破乳的要求选配破乳器。
一种井下原位可投捞式在线调剖管柱,设置在套管内包括自上而下顺序设置在油管上的井下安全阀、过电缆封隔器、Y型组件、潜油电泵机组、定位旁通、第一插入密封、第二插入密封和导向丝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508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