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十字路口车道通行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150055.0 | 申请日: | 2021-0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19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成顺 |
| 主分类号: | E01C1/02 | 分类号: | E01C1/0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舜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35 | 代理人: | 侯艺 |
| 地址: | 52445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十字路口 车道 通行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十字路口车道通行方法,包括所述车道至少包括四车道,该车道从右向左设置为右转车道、直行专用道、左转专用道、共享车道;所述右转车道设置有右转专用候车区;所述信号灯包括左转信号灯,前行信号灯,右转信号灯。该方法包括1、绿灯亮起,该右转信号灯为红灯;右转车辆进入等候区等待;2、左转专用道和直行专用道车辆变道行驶;3、红灯亮起,进入右转候车区的车辆驶入共享车道;左转专用道和直行专用道车辆进入候车区;4、通车一段时间后,再次循环至步骤1)。本发明提供一种增加了周期的车辆放行数量,且很好的解决了左转车与直行车辆同时通行的冲突问题,改善了交通拥堵现象的一种十字路口车道设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道及通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十字路口车道通行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十字交叉路口一般采用双向直行通行,然后到双向左转通行,或者采用单向右转、直行、左转同时通行方式,不管采用以上所说的任何一种方式通行,都是分次进行,所需的时间为二次通行时间的总和。
虽然交警部门也采用了不少优化方案:例如,拓宽或增加左转车道,又或者左转借道通行,提前进入待转区等方法,也确实收到了一些效果。但是,对解决红灯时间过长,绿灯时间过短而滞留等候车辆造成的拥堵问题,确实难度很大;同时,司机因等红灯时间过长而产生了加塞,抢黄灯等现象,也间接增加了安全隐患。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810075383.7,申请日是:2018年01月26日,公开日是:2018年06月29日,专利名称为:一种十字路口车道设置及通行方法,该发明公开了一种十字路口车道及通行方法,包括交通信号灯、交通标线的设置,从左至右的车道设置依次为右转专用道、左转专用道、左转道、直行专用道、直行道、右转道,右转专用道、左转专用道、直行专用道为逆行车道,在直行专用道与左转道离十字路口前一段距离处设置预左转信号灯,左转道与预左转信号灯相对应的后部车道为逆行直行车道,直行专用道与预左转信号灯相对应的后部车道为顺行左转车道,利用等红灯时,逆行车道无车辆的空缺,配合相应的交通灯管制通行,缩短了红灯周期,增加了周期的车辆放行数量,且很好的解决了左转车与直行车辆的冲突的问题,提高了交叉路口的交通通行能力,改善了传统交通路口的交通拥堵现象。
上述专利文献虽然公开了一种十字路口车道设置及通行方法,但是该车道设置及通行方法还是不能彻底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实用性不强,没有解决十字交叉路口交通通行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增加了周期的车辆放行数量,且很好的解决了左转车与直行车辆同时通行的冲突问题,提高了交叉路口的交通通行能力,改善了传统交通路口的交通拥堵现象的一种十字路口车道设置及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十字路口车道设置,包括信号灯,交通标线的设置,所述车道至少包括四车道,该车道从右向左设置为右转车道、直行专用道、左转专用道、共享车道;
所述右转车道设置有右转专用候车区;所述信号灯包括左转信号灯,前行信号灯,右转信号灯;
所述十字路口处分别设置有四个方向的变向信号灯。
所述变向信号灯包括左转变向信号灯、直行变向信号灯和右转信号灯。
所述车道为六车道,该六车道从右向左设置为右转车道、第一直行专用道、第二直行专用道,第三直行专用道、左转专用道、共享车道;所述右转车道设置有右转专用候车区;所述信号灯包括左转信号灯,前行信号灯,右转信号灯;
所述十字路口处分别设置有四个方向的变向信号灯。
所述变向信号灯包括左转变向信号灯。
所述六车道的十字路口上设置有渠化岛。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成顺,未经李成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500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支模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动态起伏型工业废气输送管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