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叠对流式布料高效染色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150034.9 | 申请日: | 2021-0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15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 发明(设计)人: | 刘媛媛;李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媛媛 | 
| 主分类号: | D06B3/16 | 分类号: | D06B3/16;D06B3/18;D06B3/20;D06B1/08 | 
| 代理公司: | 安徽专烨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94 | 代理人: | 张云枝 | 
| 地址: | 235000 安徽省淮***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叠 对流 布料 高效 染色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叠对流式布料高效染色方法,属于布料染色领域,一种交叠对流式布料高效染色方法,通过对流层的设置以及在每组布料之间半对流球的设置,使得多组布料以交叠的形式存在,在进行染色时,通过控制电动推板的往返运动,使交叠布料不断受到挤压力,使吸附层以及双性球壳的弹性端受力向下形变,从而使吸附层内吸附的染色料快速从半对流球内溢出,同时在电动推板上升使半对流球恢复形变的过程中,能够快速吸附附近的染色液,半对流球附近的染色液的流动速度显著加快,染色液能够相对较快的在布料内外对流,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染色液在布料间的自主扩散,显著加快染色速度,有效提高布料整体的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布料染色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交叠对流式布料高效染色方法。
背景技术
印染又称之为染整。是一种加工方式,也是前处理,染色,印花,后整理,洗水等的总称。
水溶性染料是离子型的染料加入水后,由于水分子为极性分子,染料的亲水部分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结合,并根据亲水性的强弱,与水形成水合离子或水合分子而溶解,形成染料的水溶液,如直接、酸性、活性、阳离子及还原染料与硫化染料的隐色体;溶解度大小与染料种类、温度、染液pH值等因素有关;加入助溶剂(如色素、表面活性剂),有利于染料的溶解;含有羟基的色酚,碱性条件下,溶解度提高;含有氨基或取代氨基的,在酸性条件下生成铵盐而电离成染料阳离子不溶性偶氮,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中性染料;由于染料分子之间的疏水部分的氢键和范德华力的作用而使染料发生不同程度的聚集,聚集倾向与染料分子结构、温度、电解质、染料浓度等有关染料分子结构复杂、分子质量大、同平面的共轭体系,容易聚集,温度低,聚集倾向大,加入电解质,聚集增加,浓度高,聚集倾向大;在染液中,染料离子、分子及其聚集体之间存在着动态平衡关系,染料对纤维上染是以单分子或离子状态进行,随着上染,聚集体不断解聚,直至平衡。
现有技术中,在染色过程中,通常是将需要染色的布料浸没在液态染料中,通过液体染料在布料中的扩散性,从而实现对布料上色的过程,但是,染料自发的向布料中扩散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导致印染上色的整体效率较低,影响布料的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叠对流式布料高效染色方法,它通过对流层的设置以及在每组布料之间半对流球的设置,使得多组布料以交叠的形式存在,在进行染色时,通过控制电动推板的往返运动,使交叠布料不断受到挤压力,使吸附层以及双性球壳的弹性端受力向下形变,从而使吸附层内吸附的染色料快速从半对流球内溢出,同时在电动推板上升使半对流球恢复形变的过程中,能够快速吸附附近的染色液,半对流球附近的染色液的流动速度显著加快,染色液能够相对较快的在布料内外对流,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染色液在布料间的自主扩散,显著加快染色速度,有效提高布料整体的生产效率。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交叠对流式布料高效染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在染色池底部卡接滤网,并在滤网上均匀铺设多个半对流球,形成对流层;
S2、将在多组布料相互重合铺设,然后在每组布料之间填充多个半对流球,然后将多组布料的边缘固定,形成待染色的交叠布料;
S3、将上述交叠布料铺设到对流层上方,并在交叠布料最上方上方再次铺设多个半对流球,形成对流层;
S4、将带有电动推板的盖板盖设到染色池口部;
S5、向染色池内通入染色液直至染色液没过最上方一层布料,每隔一段时间,控制电动推板上下往返运动并不断挤压交叠布料,使染色液不断在交叠布料中不断对流,加速染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媛媛,未经刘媛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500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