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针对高速列车轨道的被动激励电磁无损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149701.1 | 申请日: | 2021-0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60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 发明(设计)人: | 陈洪恩;乔亮;陈振茂;解社娟;赵迎松;高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27/90 | 分类号: | G01N27/90;G01B7/26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何会侠 |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针对 高速 列车 轨道 被动 激励 电磁 无损 检测 系统 方法 | ||
1.一种针对高速列车轨道的被动激励电磁无损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探头(1)、检测辅助装置、驱动模块(4)、信号调理模块(6)和信号采集与处理模块(7),所述检测探头(1)由相连接的永磁体(11)和检出线圈(12)组成;所述检测辅助装置包括待检轨道(2),轨检车(3),驱动轨检车(3)前进的驱动模块(4),轨检轮式夹具(5),信号调理模块(6)以及信号采集与处理模块(7);所述待检轨道(2)平铺于地面,所述轨检车(3)位于待检轨道(2)的正上方,以保证后期检测时检测探头(1)不会偏离待检轨道(2);所述轨检轮式夹具(5)的滚轮(9)放置于待检轨道(2)的表面,轨检轮式夹具(5)中间的夹子(10)中放置检测探头(1),检测探头(1)通过其顶部的轴杆固定在轨检车(3)上,轴杆上套有弹簧(8),弹簧(8)选择的原始长度和刚度系数以保证检测过程中轨检轮式夹具(5)的轮子(9)始终与待检轨道(2)的表面接触;所述检测探头(1)调整到指定提离,保证检测过程中检测探头的提离始终不变;所述驱动模块(4)连接轨检车(3),信号调理模块(6)的输入端连接检测探头的检出线圈(12),输出端连接信号采集与处理模块(7),通过信号调理模块(6)和信号采集与处理模块(7)对检测探头的检出线圈(12)电压信号进行处理分析,从而实现对待检轨道(2)进行检测的目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高速列车轨道的被动激励电磁无损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体(11)采用剩磁大于1T、端面尺寸为20mm以上的永磁体。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针对高速列车轨道的被动激励电磁无损检测系统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1)建立裂纹深度-信号特征量标定曲线:加工一段用于建立裂纹深度-信号特征量标定曲线的标定轨道,在标定轨道的表面加工不同深度的纵向裂纹;将标定轨道固定在地面上,调整轨检车(3)的位置,使其位于标定轨道的正上方,将检测探头(1)以一固定提离固定于轨检轮式夹具(5)中间的夹子(10)中,最后启动驱动模块(4),驱动轨检车(3)向前运动,与此同时,检测探头(1)的永磁体(11)相对标定轨道作高速运动,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标定轨道内部会产生涡流,涡流会激发二次磁场,处于二次磁场中的检测探头(1)的检出线圈(12)会产生感应电压,将该电压信号通过信号调理模块(6)作低通滤波的同时将信号放大,然后通过信号采集与处理模块(7)记录数据,由于裂纹的深度会影响涡流的分布,从而影响检测探头(1)的检出线圈(12)的电压幅值,因此以检出线圈(12)的电压幅值为特征量对标定轨道的表面纵向裂纹进行标定,建立裂纹深度-信号特征量之间的拟合曲线,即为裂纹深度-信号特征量标定曲线;
2)通过实验获取待测轨道的裂纹检测特征量:将待检轨道(2)固定于步骤1)中的标定轨道的位置,按照步骤1)的流程启动驱动模块(4),使得轨检车(3)以与步骤1)中完全相同的速度前进,得到检出线圈(12)的电压信号,并提取相应的电压幅值作为特征量;
3)计算待测轨道的裂纹深度:在步骤1)所得的标定曲线中,获取与步骤2)所得特征量相对应的裂纹深度值,即为待测轨道的裂纹深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建立的裂纹深度-信号特征量标定曲线的表达式如下:
V=-0.1021x2+1.1879x-0.192
其中,V为经信号采集与处理模块(7)输出的检测探头(1)的检出线圈电压,x为标定轨道的表面纵向裂纹深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970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地点多塔机远程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耐烧蚀内衬的成型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