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阳离子诱导自组装正电荷金纳米颗粒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49562.2 | 申请日: | 2021-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915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蒋妍彦;杨晶晶;王凤龙;李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9/00 | 分类号: | A61K49/00;A61K47/02;A61K47/42;A61K9/14;A61K45/00;A61P35/00;B82Y5/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王磊 |
地址: | 250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阳离子 诱导 组装 正电荷 纳米 颗粒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阳离子诱导自组装正电荷金纳米颗粒材料的制备方法,以牛血清蛋白作为稳定剂制备金纳米团簇,将金纳米团簇的水溶液与乙二胺‑盐酸溶液混合,然后加入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搅拌稳定后获得自组装正电荷金纳米颗粒材料。本发明提供的金纳米颗粒材料继承了金纳米团簇类似小分子的性质,表现出聚集诱导发光效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组装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阳离子诱导自组装正电荷金纳米颗粒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自组装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纳米技术,可制备较大尺寸的纳米颗粒,满足被动靶向得要求,减少对正常细胞或组织的毒副作用。采用自组装纳米技术制备的金纳米颗粒,有望成为适应肿瘤微环境并具有靶向作用的药物输送载体。
纳米材料与细胞膜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也会影响细胞的摄取。一般来说,细胞膜表面带有弱负电荷,会排斥阴离子纳米粒子进入细胞,导致细胞对这些纳米粒子摄取效率较低。阳离子纳米粒子由于静电作用,容易与细胞膜结合,从而增强细胞内在化摄取。随着对金纳米团簇结构和理化性质研究的逐渐深入,可以通过对其结构和尺寸的精确控制,改变表面性质及荧光性能,使其在病灶部位积累,达到生物学成像,诊断及靶向治疗的目的,满足肿瘤治疗的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阳离子诱导自组装正电荷金纳米颗粒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金纳米颗粒材料继承了金纳米团簇类似小分子的性质,表现出聚集诱导发光效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方面,一种自组装正电荷金纳米颗粒材料,由牛血清蛋白稳定的金纳米团簇自组装形成自组装纳米颗粒,所述自组装纳米颗粒为球形颗粒,所述球形颗粒的平均粒径为85~95nm,所述自组装纳米颗粒的表面电荷为
+17.1~+18.5mV。
另一方面,一种阳离子诱导自组装正电荷金纳米颗粒材料的制备方法,以牛血清蛋白作为稳定剂制备金纳米团簇,将金纳米团簇的水溶液与乙二胺-盐酸溶液混合,然后加入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搅拌稳定后获得自组装正电荷金纳米颗粒材料。
牛血清蛋白稳定的金纳米团簇表面存在丰富的官能团,容易被伯胺基团修饰,将金纳米团簇表面负电荷转变为正电荷,自组装后的纳米粒子尺寸和电荷可控。
本发明通过实验表明,向牛血清蛋白稳定的金纳米团簇中先加入乙二胺-盐酸溶液,搅拌稳定,再加入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搅拌稳定后能够使金纳米团簇自组装形成平均粒径为85~95nm、表面电荷为+17.1~+18.5mV的球形颗粒。
第三方面,一种上述自组装正电荷金纳米颗粒材料在生物成像制剂或肿瘤治疗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制备的阳离子诱导正电荷自组装金纳米颗粒,可作为药物运输载体,满足被动靶向要求,减少对正常细胞或组织的毒副作用。
(2)本发明制备的阳离子诱导正电荷自组装金纳米颗粒,可增加细胞对纳米材料的摄取作用。
(3)本发明制备的阳离子诱导正电荷自组装金纳米颗粒,以金纳米团簇为阳离子诱导自组装技术的前驱体,继承了金纳米团簇类似分子性质。
(4)本发明制备的阳离子诱导正电荷自组装金纳米颗粒,在阳离子诱导的作用下,破坏金纳米团簇亲水壳层,形成致密的自组装聚集体,分子内部发生强相互作用,发射出更强的荧光,即存在聚集诱导发射现象。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95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