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高效率施工的混凝土桩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49485.0 | 申请日: | 2021-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594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胡天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文华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23/02 | 分类号: | B28B23/02;B28B13/02;B28B1/04;B28B13/06;B28B1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郭彩红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高效率 施工 混凝土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具有高效率施工的混凝土桩施工方法,属于混凝土桩的技术领域,其施工步骤为:S1、准备混凝土桩的浇筑模具,浇筑模具包括底模板和多个滑动连接在底模板上的侧模板,多个侧模板首尾相接在底模板上围成与混凝土桩形状一致的浇筑空间;S2、绑扎钢筋笼,并放入浇筑空间内;S3、向浇筑空间内浇筑混凝土;S4、待混凝土凝固为混凝土桩后,使每一个侧模板向远离浇筑空间的方向滑动,将凝固后的混凝土桩漏出,再将混凝土桩从底模板上取下;S5、对取下的混凝土桩进行养护。过侧模板在底模板上的滑动,实现整个浇筑模具的合模和脱模的动作,相比于多个独立拼接的模板,其在模具的准备工作效率较高,提高了混凝土桩的施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桩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高效率施工的混凝土桩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桩是采用混凝土和钢筋制成的桩,其具有经久耐用、结构强度高且造价低廉的优点,可作为木材状或钢材桩的替代品,广泛使用于水工建筑、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和桥梁的基础工程等。
目前,制作混凝土桩时,需要先制作浇筑模板,令多个浇筑模板相互拼接为浇筑模具,然后再向浇筑模具浇筑混凝土,使混凝土在浇筑模具内凝固形成混凝土桩。但各个模板之间关联性小,相互独立,每次组装和拆卸均较为繁琐,导致混凝土桩的施工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在预制混凝土桩时的施工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高效率施工的混凝土桩施工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具有高效率施工的混凝土桩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高效率施工的混凝土桩施工方法,施工步骤如下:
S1、准备混凝土桩的浇筑模具,浇筑模具包括底模板和多个滑动连接在底模板上的侧模板,多个侧模板首尾相接在底模板上围成与混凝土桩形状一致的浇筑空间,并在底模板顶面和侧模板靠近浇筑空间的侧壁上喷涂脱模剂;
S2、绑扎钢筋笼,并放入浇筑空间内;
S3、向浇筑空间内浇筑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使用振捣棒对混凝土均匀振捣,直至混凝土的浇筑高度到达设计标高;
S4、待混凝土凝固为混凝土桩后,使每一个侧模板向远离浇筑空间的方向滑动,将凝固后的混凝土漏出,再将混凝土桩从底模板上取下;
S5、对取下的混凝土桩进行养护,同时对底模板和侧模板上残留的杂质进行冲洗清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侧模板均安装在底模板上,在使用时,直接控制多个侧模板在底模板上移动,当多个侧模板做相互靠近方向的移动,直至相邻两个侧模板的边沿均抵接在一起后,就能够在底模板上形成浇筑空间,相比于单个模板相互拼接,浇筑模具的准备过程效率更高,提高了混凝土桩的施工效率,并且每一个侧模板之间的相互定位也更好,使多个侧模板形成的浇筑空间尺寸与混凝土桩的设计尺寸精准度较高
可选的,所述底模板与每一个侧模板之间均安装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用于带动对应的侧模板在底模板上滑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拼接侧模板或者拆卸侧模板时,使用驱动机构带动侧模板移动,方便施工人员的操作,提高便捷性。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螺纹连接在底模板上的驱动螺杆和压紧螺杆,驱动螺杆的一端与对应的侧模板转动连接,压紧螺杆的一端抵接在对应的侧模板远离浇筑空间的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驱动螺杆时,由于底模板不易移动,因此会使驱动螺杆沿着自身的轴向在底模板上移动,从而带动侧模板在底模板上滑动,在浇筑时,侧模板的位置固定好之后,再转动压紧螺杆,使压紧螺杆抵接到侧模板上,对侧模板提供一个朝向浇筑空间方向的推力,从而使多个侧模板在驱动螺杆和压紧螺杆共同的推力作用下相互抵接固定,并使相邻两个侧模板的抵接触缝隙较小,在浇筑过程中不易有混凝土渗出;而驱动螺杆和压紧螺杆的配合,也为侧模板的多个位置同时提供推力,使侧模板受力均匀,保证侧模板在浇筑过程中的稳定性较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文华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文华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94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