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串联结构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149370.1 | 申请日: | 2021-0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31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 发明(设计)人: | 杨小牛;张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L1/18 | 分类号: | G01L1/18 |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邦菁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2214 | 代理人: | 王莹 |
| 地址: | 130022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串联 结构 柔性 压力传感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具有串联结构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弹性体薄膜(1)、第二弹性体薄膜(2)、第一导电层(3)、第二导电层(4)和导线;
所述第一弹性体薄膜(1)和第二弹性体薄膜(2)均具有表面微结构;第一导电层(3)沉积在第一弹性体薄膜(1)具有表面微结构的表面上,且通过N条分隔线分割为M个相互独立的第一导电区域(3-1);第二导电层(4)沉积在第二弹性体薄膜(2)具有表面微结构的表面上,且通过P条分隔线分割为Q个相互独立的第二导电区域(4-1);第一导电层(3)和第二导电层(4)相对放置,且每个第一导电区域(3-1)均接触相邻的两个第二导电区域(4-1);导线为两根,两根导线的一端分别连接第一弹性体薄膜(1)或第二弹性体薄膜(2)的两端,或者一根导线的一端连接第一弹性体薄膜(1)的一端,另一根导线的一端连接第二弹性体薄膜(2)的一端,当第一导电区域(3-1)与第二导电区域(4-1)的数量相同时,一根导线的一端连接第一弹性体薄膜(1)的一端,另一根导线的一端连接第二弹性体薄膜(2)的一端;当第一导电区域(3-1)比第二导电区域(4-1)的数量多(1)时,两根导线的一端分别连接在第一弹性体薄膜(1)的两端;当第一导电区域(3-1)比第二导电区域(4-1)的数量少(1)时,两根导线的一端分别连接在第二弹性体薄膜(2)的两端;
所述N≥1,M≥2,P≥0,Q≥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串联结构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分割第一导电层(3)的分割线相互平行,且垂直于第一弹性体薄膜(1)的长度方向,相邻的分割线的间距均相等;分割第二导电层(4)的分割线相互平行,且垂直于第二弹性体薄膜(2)的长度方向,相邻的分割线的间距均相等;第一导电层(3)和第二导电层(4)的分割线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串联结构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割线的间距均为300μm-10mm,分割线的宽度均为5μm-20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串联结构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体薄膜(1)和第二弹性体薄膜(2)的材料分别独立的为硅橡胶、环氧树脂或聚氨酯;第一弹性体薄膜(1)的表面微结构和第二弹性体薄膜(2)的表面微结构分别独立的为金字塔阵列、半球阵列、褶皱结构、仿荷叶结构、无规微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微结构的尺寸分别独立的为1μm-500μm;第一弹性体薄膜(1)和第二弹性体薄膜(2)的厚度分别独立的为100μm-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串联结构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3)和第二导电层(4)的材料分别独立的为导电材料或复合材料,复合材料为弹性体材料与导电材料的复合材料,导电材料为导电金属、导电聚合物、金属纳米线或导电碳材料,弹性体材料为聚氨酯、硅橡胶或环氧树脂;第一导电层(3)和第二导电层(4)的厚度分别独立的为10nm-2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串联结构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为铜导线或铜箔,连接方式为接触连接、焊锡连接或导电银浆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串联结构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N≥9,P≥8。
8.根据要求1所述的具有串联结构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体薄膜(1)和第二弹性体薄膜(2)封装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937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水泵系统
- 下一篇:一种贴网机的吸网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