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握持姿态检测的电子烟解锁方法、装置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148618.2 | 申请日: | 2021-0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729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 发明(设计)人: | 程晓钟;曲畅;黄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大亚湾区新鹏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4F40/40 | 分类号: | A24F40/40;A24F40/46;A24F40/50;A24F40/51;A24F40/49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多智汇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72 | 代理人: | 鲁华 |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姿态 检测 电子 解锁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握持姿态检测的电子烟解锁方法、装置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第一输入信号并计录第一输入信号的数量、位置与持续时间,将第一输入信号的数量、位置与持续时间设定为解锁状态的信号数量、位置和信号持续时间;获取第二输入信号并计录第二输入信号的数量、位置与持续时间;根据计算结果,判断第二输入信号的数量、位置与持续时间是否均符合解锁状态的信号数量、位置和信号持续时间,并在符合时输出通电信号至雾化器中;本申请操作过程简便,输入信号的数量及位置与人体的握持姿态相同,保密性好,不易被破解,识别准确率高、效率快,有利于电子烟的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烟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握持姿态检测的电子烟解锁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一次性电子烟作为香烟的替代品,有着与卷烟一样的烟雾、味道和感觉。当电子烟内部的咪头感应到气流经过后,会使烟液变成蒸汽,让用户吸食。烟液在制作时,去除了焦油等危害身体的物质,消除了对于人体的危害,因此电子烟越来越受欢迎。
然而,电子烟并未针对不同的人群设置防护功能,任何人拿到电子烟,只要通过烟嘴吸气,就能够吸食电子烟。容易导致幼儿误吸食或者电子烟出现卫生问题。
现有的电子烟一般通过设置指纹识别、数字密码或者移动终端控制等方式进行锁定,但这些锁定方式不仅导致电子烟的体积和重量增大,还增加了电子烟的成本,解锁过程复杂,操作时间长,并且存在识别准确率低、识别时间长等缺点,不利于电子烟的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的电子烟解锁过程存在识别准确率低、识别时间长、操作不便等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操作便利、成本低、重量小的基于握持姿态检测的电子烟解锁方法、装置及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基于握持姿态检测的电子烟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第一输入信号并计录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的数量、位置与持续时间,将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的数量、位置与持续时间设定为解锁状态的信号数量、位置和信号持续时间;
获取第二输入信号并计录所述第二输入信号的数量、位置与持续时间;
根据计算结果,判断所述第二输入信号的数量、位置与持续时间是否均符合所述解锁状态的信号数量、位置和信号持续时间,并在符合时输出通电信号至雾化器7中。
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
设定第一状态变化时间;
获取接触信号并计录所述接触信号的数量、位置和接触信号持续时间;
若所述接触信号的数量和位置出现变化,判断所述接触持续时间是否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间变化的范围中,并在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间变化的范围时,重新获取接触信号;
若所述接触信号持续时间不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间变化的范围,则将所述接触信号视为所述第二输入信号。
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
设定第二状态变化时间;
在获取第一输入信号后,计录无信号持续时间,判断所述无信号持续时间是否达到所述第二状态变化时间,并在达到所述第二状态变化时间时,将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的数量、位置和持续时间设为所述解锁状态的信号数量、位置和信号持续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的数量为1-5个。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状态变化时间为0-2s;所述第二状态变化时间为3s。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握持姿态检测的电子烟解锁装置,设置在所述电子烟本体上,包括设置在所述电子烟本体表面的信号获取组件、设置在所述电子烟本体中的计时器、微控制器和控制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大亚湾区新鹏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大亚湾区新鹏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86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