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供热管道内壁耐温防腐粉体涂料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48342.8 | 申请日: | 2021-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69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王智;赵贵哲;刘亚青;裴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北大学;山西中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63/00 | 分类号: | C09D163/00;C09D179/08;C09D133/04;C09D5/08;C09D5/03;C09D7/61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杨文艳 |
地址: | 03005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供热 管道 内壁 耐温 防腐 涂料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涂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供热管道内壁耐温防腐粉体涂料及其制备与使用方法;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成:环氧树脂50‑55份、双马来酰亚胺树脂34‑21份、丙烯酸树脂10‑15份、流平剂1.2‑1.5份、填料1.3‑1.6份、颜料0.3‑0.5份和固化剂3‑7份;将重量份配比的原料混合、粉碎至均匀,得到粉体涂料;然后将其涂敷或喷涂在预热后的基材钢板上或者供热管道内壁上,升温至110‑180℃进行梯度固化,则得到耐温防腐涂层;本发明利用反应诱导相分离技术,在体系中一步构筑由热固性/热固性树脂相分离结构和热固性/热塑性树脂相分离结构组成的多层次相分离结构,实现了涂层高耐热、高耐湿热、耐高低温循环、优异韧性、强附着力以及优异耐腐蚀性的有效结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涂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供热管道内壁耐温防腐粉体涂料及其制备与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供热管道长期处于高温(120-130℃)、高湿(蒸汽)复杂环境中,极易产生金属腐蚀,降低供热管道强度、塑性、韧性等力学性能。因此,需要喷涂涂层予以保护。但是,高温高湿的环境对涂层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涂层能够长时间耐受高温(120-130℃)与高湿的环境,不会发生剥离、脱落与变形现象,又要求涂层具有足够的韧性和延展性,以满足其在高、低温交变过程中,与金属的粘接性能不受影响。目前,市场主流的耐温涂料在干燥环境下的耐温性能和防腐性能良好,但对既耐高热蒸汽(湿热性能)又耐腐蚀的粉体有机涂料几乎空白,尤其是供热管道内防腐专用耐温涂料(其特殊性还体现在对高低温的循环耐受性上)方面还没有相对应的满足条件的涂料体系。此外,传统供热管道涂层材料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基本都是液体喷涂涂料,存在溶剂挥发等问题,对环境有极大危害;二是采用热固性的耐高温涂层材料,存在韧性与延展性差的问题,在高、低温的交变冲击下,涂层与金属极易脱粘,降低其使用寿命。因此,研发环保且具有长使用寿命的涂料,近年来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热点。
目前,常用的供热管道涂料多数为环氧树脂体系涂料,该类涂料的优点是防腐与耐温性能优异,但其脆性较大,粘接性能差,当涂料长期在130℃使用时,易产生应力,导致其与金属材料脱粘,使用寿命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供热管道内壁耐温防腐粉体涂料,在传统环氧树脂的基础上,分别利用双马来酰亚胺树脂耐湿热性能高、热塑性丙烯酸树脂附着力强和柔韧性好的特性,在共混体系中通过控制固化反应,利用反应诱导相分离技术,实现了在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相分离的基础上热固性树脂/热固性树脂再次发生相分离的多层次相分离结构的成功制备。该涂料不仅具有耐高温涂料的优点,而且能在高温水环境中长期使用(耐湿热性能优异),此外,附着力高、韧性好、耐腐蚀性能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供热管道内壁耐温防腐粉体涂料,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成:环氧树脂50-55份、双马来酰亚胺树脂34-21份、丙烯酸树脂10-15份、流平剂1.2-1.5份、填料1.3-1.6份、颜料0.3-0.5份和固化剂3-7份;所述粉体涂料所形成的涂层内部形成了由热固性/热固性树脂相分离结构和热固性/热塑性树脂相分离结构组成的多层次相分离结构体系。
进一步的,所述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E20、双酚A型环氧树脂E12和双酚F型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的,所述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为二苯甲烷二胺型双马来酰亚胺。
进一步的,所述丙烯酸树脂为MB-60和BR-116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一步的,所述固化剂为DDM和DDS中一种或两种。
进一步的,所述填料为白炭黑、钛白粉、云母粉和滑石粉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北大学;山西中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北大学;山西中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83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