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渗漏胸腹腔引流管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46807.6 | 申请日: | 2021-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434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龙;杜端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市转化医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A61L2/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佳信天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39 | 代理人: | 田英楠 |
地址: | 518037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渗漏 胸腹 引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渗漏胸腹腔引流管,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引流管主体的管壁内复合有空心管道,空心管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气囊,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手捏单向充气阀,气囊包裹在引流管主体的管道外壁上;气囊的外壁上通过细线连接有消毒器;消毒器具有可供引流管主体管道插入的孔,消毒器内部设置有消毒海绵,消毒器的入口和出口的孔处封闭设置有薄膜,在引流管放置后,可以快速的对气囊进行充盈,使气囊膨胀对创口处进行密封,防止腹水、胸水渗漏,使得引流管具有防渗漏的功能,提高了引流管使用的便利性,同时通过消毒器的设置可以方便消除引流管表面的病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渗漏胸腹腔引流管。
背景技术
引流管是供临床外科引流用,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改善临床症状、防止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的一种医疗器械。
目前,在医院进行胸腹腔的引流时,常规使用引流管,但是现有的引流管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腹水、胸水通过引流管的插入创口处向外渗漏,不仅增加了感染的风险,而且给引流管的使用带来不便,加重了患者的不适感,增加了医护人员工作量及医疗费用,另外引流管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因空气中的病菌或者手上的病毒产生二次污染再插入体内。
因此,急需提供一种防渗漏胸腹腔引流管,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渗漏胸腹腔引流管,该防渗漏胸腹腔引流管通过设置的气囊,以及与气囊连接的空心管道和充盈气囊的单向充气阀,在引流管放置后,可以快速的对气囊进行充盈,使气囊膨胀对创口处进行密封,防止腹水、胸水渗漏,使得引流管具有防渗漏的功能,同时可以具有消毒功能,提高了引流管的使用便利性和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防渗漏胸腹腔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主体和导丝,所述引流管主体的管壁内复合有空心管道,所述空心管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气囊,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手捏单向充气阀所述气囊包裹在引流管主体外壁上;所述气囊的外壁上通过细线连接有消毒器;所述消毒器具有可供引流管主体管道插入的孔,消毒器内部设置有消毒海绵,所述消毒器的入口和出口的孔处封闭设置有薄膜。
通过单向充气阀可以快速对气囊进行充盈,使气囊膨胀对创口处进行密封,防止腹水、胸水渗漏,同时消毒器可以在使用前将引流管插入拔出,完成一次管路表面杀菌,由于消毒器的入口和出口设置有薄膜;使用时引流管刺破薄膜与消毒海绵接触,可以防止使用前的消毒海绵失效,保证消毒器的时效性。
进一步地,所述消毒器具有壳体,壳体内设置有第一海绵和第二海绵,所述第一海绵为两个,设置在入口和出口处,第二海绵为一个,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海绵之间,并相互接触;所述入口,出口和位于第一海绵,第二海绵之间均设置有薄膜;所述第二海绵为具有消毒液湿海绵,第一海绵为不具有消毒液的干海绵。
入口和出口处设置干海绵,可以保证引流管消毒后表面是干燥的,同时薄膜的设置隔离了空气中的病菌和干湿海绵之间的阻隔。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包括中间段、第一侧翼和第二侧翼;所述第一侧翼的最大外径为第一外径,所述第二侧翼的最大外径为第二外径,所述中间段具有第三外径,在气囊充盈后,所述第一外径和第二外径的任一者大于第三外径,所述中间段的长度小于胸腹壁的厚度2mm。
气囊在未充气状态时为紧贴管壁;气囊充气后,中部细两侧粗,为哑铃结构,且中间段的长度小于胸腹壁的厚度2mm,两侧能够夹紧胸腹壁,防渗漏效果更佳。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管主体的管体壁设置多个通道,所述通道内安装钢丝,所述钢丝的前端与通道的通道壁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的尾端为自由端,自由端设置拉环。
通过拉动钢丝的自由端使得引流管的前端可以在小范围内调整倾斜角度,以实现引流管主体前端在一定范围内摆动,从而使更多的积液吸出,保证治疗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市转化医学研究院),未经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市转化医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68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