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多节段脊柱外固定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146338.8 | 申请日: | 2021-0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27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 发明(设计)人: | 沈丹;任丽;张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丹 |
| 主分类号: | A61F5/058 | 分类号: | A61F5/058;A61F7/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李蕊 |
| 地址: | 621054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多节段 脊柱 固定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多节段脊柱外固定器,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连接头、支杆、套板、连接板、卡接装置、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连接头内部两侧均设置有插接孔,两插接孔内部安装有支杆,两支杆一端螺接有卡板,卡板为弧形板体结构,卡板一端安装有挂钩,连接头一表面两端均设置有卡接装置。本发明通过连接头、套板、连接板和卡接装置,方便装置的安装和拆卸,简化了操作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装置的携带,同时方便调节连接板的伸出长度,从而方便调节装置的主体高度,适用于不同身高的患者适用,提高装置的灵活性,通过保护板结构,方便患者的佩戴,提高患者长时间佩戴的舒适性,避免影响患者的恢复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多节段脊柱外固定器。
背景技术
胸腰椎骨折目前在临床属于多发病常见病,而其手术治疗原则既是恢复椎体高度和脊柱生物力学稳定,于此同时尽量减少创伤,恢复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是脊柱骨折治疗需要考虑的重要稳定。目前针对于脊柱不稳定的胸腰椎骨折,其治疗方式大多选择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但是传统的开放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大,出血多,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因应力遮挡易导致螺钉松动、断裂,术后矫正度容易丢失等并发症。另外,邻近节段退变加快也对远期疗效产生影响。
现有的脊柱外固定器存在结构复杂,操作繁琐的问题,安装和拆卸都比较不方便,影响患者的使用舒适度,同时现有的脊柱外固定器因为要达到固定的效果,硬度都较大,患者长时间的佩戴会引起身体的不适,影响患者的恢复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多节段脊柱外固定器,通过连接头、套板、连接板和卡接装置,方便装置的安装和拆卸,简化了操作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装置的携带,同时方便调节连接板的伸出长度,从而方便调节装置的主体高度,适用于不同身高的患者适用,提高装置的灵活性,通过保护板结构,方便患者的佩戴,提高患者长时间佩戴的舒适性,避免影响患者的恢复情况,解决现有的佩戴不便和佩戴不舒服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新型多节段脊柱外固定器,包括连接头、支杆、套板、连接板、卡接装置、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连接头内部两侧均设置有插接孔,两所述插接孔内部安装有支杆,两所述支杆一端螺接有卡板,所述卡板为弧形板体结构,所述卡板一端安装有挂钩,所述连接头一表面两端均设置有卡接装置;
两所述插接孔之间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内部安装有套板,所述套板一端与卡接装置之间相互配合,所述套板通过卡接装置与连接头之间相固定,所述套板另一端也安装有卡接装置,所述套板内部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一表面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与卡接装置之间相互配合,方便调节连接板的伸出长度,从而方便调节装置的主体高度,适用于不同身高的患者适用,提高装置的灵活性;
所述连接板一端安装在另一连接头内部,所述若干连接头、支杆、套板和连接板相互配合形成装置的主体,方便装置的安装和拆卸,简化了操作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装置的携带,所述顶端连接板上表面安装有第一横杆,所述底端连接板下表面安装有第二横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杆两端均安装有靠板,两所述靠板上表面安装有挂钩,所述两两挂钩之间通过弹力带相连接,所述靠板一表面与人体背部之间相互配合,方便装置的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横杆两端均安装有弧形靠板,所述弧形靠板内部周侧面安装有若干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一端连接有保护板,所述保护板为弧形板体结构,所述保护板一表面与人体腰部之间相互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板包括连接卡板、加热片和软垫,所述连接卡板一表面粘合有加热片,所述加热片一表面连接有软垫,方便患者的佩戴,提高患者长时间佩戴的舒适性,避免影响患者的恢复情况。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头上表面两侧均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插接孔之间相互配合,所述螺纹孔内部安装有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一端与支杆之间相互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丹,未经沈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63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玻璃器皿智能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超细高纯γ-氧化铝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