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马桶的冲厕控制方法和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144025.9 | 申请日: | 2021-0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25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 发明(设计)人: | 林孝发;林孝山;熊焕勇;薛良浦;林萍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科牧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3D11/02 | 分类号: | E03D11/02;E03D5/10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林燕玲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软件***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马桶 控制 方法 系统 | ||
一种智能马桶的冲厕控制方法和系统,预先在座圈上设置微波传感器,包括如下:1)获取盖板的状态,当盖板打开时,进入步骤2);当盖板关闭时,若检测到第一区域的人体信号,则打开盖板,进入步骤2);2)获取座圈的状态,当座圈打开时,进入步骤4);当座圈关闭时,若着座,则进入步骤3),若未着座,结合第一区域的人体信号判断是否为站立使用,若是,则打开座圈,进入步骤4);3)关闭微波传感器,根据着座状态判断是否开启大冲;4)获取第二区域的人体信号,开启计时,若在预设的时间长度内未检测到人体信号,则控制开启小冲。本发明能有效避免使用过程中误触发动作的发生,提升了产品的可靠性和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卫浴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智能马桶的冲厕控制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马桶的控制方式之一是采用脚感来实现翻盖、翻圈和冲水等功能,以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马桶部件带来的交叉污染及卫生问题,而靠单一触发感应电路完成多种功能指令只能靠软件进行逻辑定义,例如首次触发打开外盖-二次触发打开座圈,再次触发关盖冲水,在这几种功能之间进行循环。
当前脚感触发技术最常用的主要有两种:红外感应触发方式和微波感应触发方式
红外感应主要是靠安装在马桶陶瓷下部的红外传感器探测人体脚部的红外信号并传输给控制执行机构来完成对产品的控制:而由于红外传感器固有的先天缺陷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1、红外传感器的中的红外发射和接收管的发射和接收角度小、指向性强,所以红外接收器必须固定在靠近脚部方便触发的位置,但在使用马桶的过程中最便于脚感操控的区域也是脚步活动最集中的区域,所以也容易带来脚感操控的误触发动作发生;
2、另外红外传感器的抗干扰能力差,遇到浴霸等设备发出的红外光线时会对红外传感器产生影响;另外光滑的地面产生的镜面反射也会影响红外传感器的工作;
3、红外传感器对用户所穿着的鞋子的材质也较敏感,个别材质如粗糙亚光的深色表面会形成漫反射,影响传感器对感应信号的接收,造成触发失效。
微波传感器的优点是对非金属材料有较好的穿透性并且探测角度较红外传感器要大,不用担心机壳或陶瓷等材料的阻挡所以在安装时的位置选择性更大,而市场上采用微波传感器实现脚感控制的智能马桶主要是利用微波传感器的特点,完成开盖或冲水操作之一的单一功能,如果完成上述开盖--开圈--冲水的循环逻辑,以现有结构方式会造成尤其是男士在站立小便时发生上一个功能执行后误触发执行下一个功能,而产生误触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其传感器的设计安装时没有考虑到使用马桶的整个行为和动态过程并采取主动规避的措施,所以当前这两种技术如果想实现开盖、开圈和冲水的连续多功能操控就无法避免误触发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采用采用红外感应触发方式和微波感应触发方式实现开盖、开圈和冲水的连续多功能操控容易发生误触的缺陷,提出一种智能马桶的冲厕控制方法和系统,能有效避免误触。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马桶的冲厕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先在座圈上设置微波传感器,则座圈关闭时,其检测第一区域的人体信号,座圈打开时,其检测第二区域的人体信号;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获取盖板的状态,当盖板打开时,进入步骤2);当盖板关闭时,若检测到第一区域的人体信号,则打开盖板,进入步骤2);
2)获取座圈的状态,当座圈打开时,进入步骤4);当座圈关闭时,若着座,则进入步骤3),若未着座,结合第一区域的人体信号判断是否为站立使用,若为站立使用,则打开座圈,进入步骤4);
3)关闭微波传感器,根据着座状态判断是否开启大冲,开启大冲后,开启微波传感器;
4)获取微波传感器的人体信号,开启计时,若在预设的时间长度内未检测到第二区域的人体信号,则控制开启小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科牧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科牧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40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