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5G网络信号的低空覆盖测试方法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144001.3 | 申请日: | 2021-0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75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 发明(设计)人: | 于佳;岳胜;苏蕾;刘远彬;常洪涛;麦晓彬;尤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南方电信规划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5D1/10 | 分类号: | G05D1/1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凯达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56 | 代理人: | 王琦 |
| 地址: | 518038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网络 信号 低空 覆盖 测试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5G网络信号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5G网络信号的低空覆盖测试方法,包括:步骤一:参数设置,设定至少四组无人机的飞行轨迹,飞行轨迹由飞行高度及水平飞行路径确定;步骤二:实施测试,控制无人机按照第一组飞行轨迹匀速飞行,飞行过程中由无人机测试和采样RSRP和SINR数据,并实时传输给测试终端,由测试终端进行数据分析;步骤三:按需调整;步骤四:数据分析,基于所有的数据分析和环境拍照数据,对5G网络信号低空覆盖进行优化。本发明还公开了5G网络信号的低空覆盖测试系统。本发明实现了能够可实现对5G网络低空覆盖质量测试,采集网络质量测量数据和环境照片,为优化低空网络覆盖提供必要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5G网络信号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5G网络信号的低空覆盖测试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5G网络建设的全面铺开,网联无人机逐渐受到关注。无人机的应用和管控都需要高质量无线网络作为支撑。目前的无人机多采用点对点的传输协议实现无人机与遥控器之间的通信,这种通信方式不利于对大规模无人机设备进行管控。5G采用的大规模有源天线阵列和波束赋形技术,能够针对三维空间进行覆盖,为网联无人机提供必需的低空网络覆盖。但是,在5G网络建设的初期阶段,网络覆盖的目标主要针对地面用户,没有兼顾低空覆盖的需求。另外,网联无人机所需的室外低空环境障碍少、视距多,与地面无线电传播环境有较大差异,因此现网对网联无人机的低空覆盖质量并不理想,有待进一步优化。为了能够优化网络,首先需要对5G现网低空覆盖质量进行测试和评估。
现有网络覆盖测试方法主要针对传统移动通信网络,利用车辆、测试终端、测试软件等在地面进行测量,由于测量范围的空间限制,无法对5G现网低空覆盖质量进行有效测试和评估。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5G网络信号的低空覆盖测试方法及系统,能够可实现对5G网络低空覆盖质量测试,采集网络质量测量数据和环境照片,为优化低空网络覆盖提供必要依据。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5G网络信号的低空覆盖测试方法,包括:
步骤一:参数设置
设定至少四组无人机的飞行轨迹,飞行轨迹由飞行高度及水平飞行路径确定;
其中,第一组飞行轨迹的飞行高度为大于等于3米,小于等于5米,水平飞行路径为以被测基站为圆心,半径为大于等于100米,小于等于150米范围内的圆形区域内;
第二组飞行轨迹的飞行高度为大于5米,小于等于35米,水平飞行路径为以被测基站为圆心,半径为大于150,小于等于200米范围内的圆形区域内;
第三组飞行轨迹的飞行高度为大于35米,小于等于50米,水平飞行路径为以被测基站为圆心,半径为大于200米,小于等于1000米范围内的圆形区域内;
第四组飞行轨迹的飞行高度为大于50米,小于等于100米,水平飞行路径为以被测基站为圆心,半径大于1000m米范围内的圆形区域内;
步骤二:实施测试
控制无人机按照第一组飞行轨迹匀速飞行,飞行过程中由无人机测试和采样RSRP和SINR数据,并实时传输给测试终端,由测试终端进行数据分析;
根据采集的测试数据,分析其中四个特征位置,得出最高RSRP位置、最低RSRP位置、最高SINR位置和最低SINR位置;
通过操控无人机飞行到四个特征位置,并悬停;在每个特征位置上,测试和采集该位置处网络信号的速率、延迟、抖动参数数据,并对每个特征位置的周围环境进行拍照;悬停测试和采样的数据以及拍照数据实时传输给测试终端,由测试终端进行数据分析;
控制无人机分别按照第二组飞行轨迹、第三组飞行轨迹和第四组飞行轨迹,分别以相同于第一组飞行轨迹的测试流程完成测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南方电信规划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南方电信规划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40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