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处理施工车辆清洗污水的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43404.6 | 申请日: | 2021-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078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奚邦凤;陶志红;严科;桂高斌;贺梅芳;秦健;罗丰;冯友雄;沈丹妮;任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6/04 | 分类号: | B01D36/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董路 |
地址: | 430023 湖北省武汉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处理 施工 车辆 清洗 污水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处理施工车辆清洗污水的系统,包括清洗模块和污水处理模块,清洗模块包括自动洗车设备、污水收集仓和排污管,自动洗车设备架设于污水收集仓上,污水处理模块包括沉渣池、滤化池、清水池、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回收水管、第一重量传感器和第二重量传感器,清水池内设有增压水泵,沉渣池放置于第一重量传感器上,滤化池放置于第二重量传感器上,沉渣池通过第一排水管与滤化池连通,滤化池通过第二排水管与清水池连通,污水收集仓通过排污管与沉渣池连通,回收水管两端分别与增压水泵和自动洗车设备的喷淋装置连通,车辆感应器与增压水泵电连接。该系统可对施工车辆清洗后产生的泥浆进行半自动化处理,提高了施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现场车辆清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处理施工车辆清洗污水的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绿色施工技术理念在建筑领域的推广和普及,目前许多建筑工程项目设有水循环重复利用系统,如自动洗车循环系统、雨水回收循环利用系统等,泥浆沉淀处理技术在以上系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是循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部分。施工车辆经过洗车池时,借助供水系统,将车身上的大量泥土冲洗至洗车池内,经过流转进入沉淀池。而洗车池和沉淀池随着使用时间的持续,池内泥浆会不断的沉淀积累。故如何定期及时快速地清理掉大量的泥浆沉淀物以及如何为洗车池高效的提供水资源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传统洗车池、沉淀池一般为埋地固定设置,主要采用人工清理方式,由于受空间限制,人工操作极为不便,导致泥浆清理效率极低、耗时较长,传统方法无法快速、便捷的清理泥浆是目前建设工程项目水循环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一个痛点,极大的制约了水循环系统的有效实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处理施工车辆清洗污水的系统,该系统采用模块化组合,可对施工车辆清洗后产生的污水和污渣进行半自动化处理,且对污水进行循环,大幅度减少了水资源的消耗,提高了施工效率。
实现本发明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处理施工车辆清洗污水的系统,包括第一地坑、第二地坑、清洗模块和污水处理模块;
清洗模块包括自动洗车设备、污水收集仓和排污管,污水收集仓上设有用于吊装的吊耳,污水收集仓放置于第一地坑中,污水收集仓顶部开口,自动洗车设备架设于污水收集仓顶部上,自动洗车设备具有车辆感应器;
污水处理模块包括沉渣池、滤化池、清水池、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回收水管、第一重量传感器和第二重量传感器,沉渣池、滤化池和清水池上分别设有吊耳,清水池内设有增压水泵,第一重量传感器和第二重量传感器放置于地坑中,沉渣池放置于第一重量传感器上,滤化池放置于第二重量传感器上,沉渣池顶部通过第一排水管与滤化池顶部连通,滤化池顶部通过第二排水管与清水池顶部连通;
污水收集仓顶部通过排污管与沉渣池顶部连通,回收水管的一端与增压水泵出口连通,回收水管的另一端与自动洗车设备的喷淋装置连通,车辆感应器与增压水泵电连接。
所述的洗车模块还包括第一垫层基础,第一垫层基础浇筑于第一地坑中,污水收集仓放置于第一垫层基础上。
所述的清洗模块还包括混凝土槽,混凝土槽固定于第一垫层基础上,混凝土槽呈日字状,混凝土槽由第一放置槽和第二放置槽构成,第一放置槽和第二放置槽之间导流槽,第二放置槽设有排污槽,污水收集仓包括第一收集仓和第二收集仓,第一收集仓和第二收集仓均呈方形,第一收集仓和第二收集仓顶部均开口,第二收集仓顶部设有排污口,第一收集仓放置于第一放置槽内,第二收集仓放置于第二放置槽内,第一收集仓顶部通过导流槽与第二收集仓顶部连通,排污口贯穿排污槽,排污管的两端分别与排污口和沉渣池连通。
所述的污水处理模块还包括第二垫层基础,第二垫层基础浇筑于第二地坑中,第二垫层基础呈台阶状,第一重量传感器固定于第二垫层基础最上方的台阶面上,第二重量传感器固定于第二垫层基础中间的台阶面上,清水池置于第二垫层基础最下方的台阶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34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地磅的自动装车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于连续线条的人物肖像画生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