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密度海鱼活运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142725.4 | 申请日: | 2021-0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01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 发明(设计)人: | 袁鹏翔;邓尚贵;高元沛;应晓国;梁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K63/02 | 分类号: | A01K63/02;A01K6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96 | 代理人: | 李笑磊 |
| 地址: | 316002 浙江省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密度 海鱼 装置 | ||
1.一种高密度海鱼活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1),所述箱体(1)的两侧内壁均固定安装有若干组对称分布的曲型架杆(2),且曲型架杆(2)中部下凹,所述箱体(1)内通过多组曲型架杆(2)架设有储放器(3),通过储放器(3)储放海鱼与水液;
供氧组件(4),用于对储放器(3)进行供氧处理的所述供氧组件(4)安装在箱体(1)上;
所述储放器(3)包括多层透明薄膜袋(31)、曲型凹槽(32)和密封拉链带(33),所述多层透明薄膜袋(31)的顶部固定缝合有密封拉链带(33),通过密封拉链带(33)使得多层透明薄膜袋(31)形成一个可开合的进鱼口,所述多层透明薄膜袋(31)的两侧壁设有对称分布的曲型凹槽(32) ,且曲型凹槽(32)内固定嵌合有阻尼橡胶套;
所述多层透明薄膜袋(31)安放在箱体(1)内,且多层透明薄膜袋(31)两侧开设的曲型凹槽(32)分别嵌合在箱体(1)内壁对应位置上的曲型架杆(2)中;
所述供氧组件(4)包括支架(41)、供氧罐(42)、气阀(43)和导气管(44),所述支架(41)固定安装在箱体(1)的外壁上,且支架(41)的底部固定吊装有供氧罐(42),所述供氧罐(42)的排气口通过导气管(44)延伸至多层透明薄膜袋(31)内,且供氧罐(4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用于充氧的气阀(43);
所述导气管(44)上固定安装有电磁阀,且导气管(44)的延伸端延伸至多层透明薄膜袋(31)内并靠近多层透明薄膜袋(31)的袋底;
所述储放器(3)中多层透明薄膜袋(31)的一侧端面安装有排鱼组件(6),通过排鱼组件(6)将多层透明薄膜袋(31)中的海鱼与水液外排;
所述排鱼组件(6)包括安装盘(61)、弹性伸缩管(62)和固定环(63),所述安装盘(61)固定安装在多层透明薄膜袋(31)排鱼通孔上,且安装盘(61)上安装有弹性伸缩管(62),所述弹性伸缩管(62)穿过箱体(1)侧端面开设的通孔并固定安装有固定环(63),且固定环(63)上安装有排放阀;
所述固定环(63)的顶部安装有转动连接的钩子(8),且箱体(1)对应钩子(8)的箱壁上安装有钩挂件(7);
所述钩挂件(7)包括固定块(71)和钩杆(72),所述固定块(71)固定安装在箱体(1)的端壁上,且固定块(71)上开设的凹槽中固定安装有用于钩挂钩子(8)的钩杆(7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海鱼活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另一端面安装有扣合组件(5),通过扣合组件(5)将箱体(1)钩挂在运输车的挂杆上;
所述扣合组件(5)包括安装筒(51)、丝杠(52)、螺纹连接块(53)、架设板(54)、挂钩(55)、转轮(56)、皮带(57)和转盘(58),两根规格相同的所述安装筒(51)均固定安装在箱体(1)的端面上,且每一根安装筒(51)内均安装有转动连接的丝杠(52),每一根所述丝杠(52)上均套设有螺纹连接的螺纹连接块(53),且两根安装筒(51)内的螺纹连接块(53)之间固定架设有架设板(54),所述架设板(54)的前端面固定安装有多组挂钩(55),每一根所述丝杠(52)的底部均固定套接有转轮(56),且两个转轮(56)通过皮带(57)传动连接,其中一根所述丝杠(5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转盘(5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海鱼活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两侧壁均安装有防护器(9),通过防护器(9)对箱体(1)进行保护;
所述防护器(9)包括固定板(91)、防护栏(92)和紫外线消毒灯(93),所述箱体(1)侧壁的上下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板(91),且固定板(91)内安装有紫外线消毒灯(93)以及用于对紫外线消毒灯(93)进行防护的防护栏(9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密度海鱼活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对应紫外线消毒灯(93)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腰型孔(9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272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