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氨氮废水降解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139493.7 | 申请日: | 2021-0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54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 发明(设计)人: | 沙德宏;季乐;吴佳;许良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河海给排水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3/02 | 分类号: | C02F3/02;C02F101/16 |
| 代理公司: | 泰兴市致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87 | 代理人: | 孙军 |
| 地址: | 225400 江苏省泰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水 降解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氨氮废水降解器,包括壳体、进水管、出水接管、降解部分,进水管由顶部接入壳体,降解部分由上至下设置于壳体内,出水接管由壳体底部接出,降解部分上方的壳体内上下设置清理液流槽、分水器、上布水器,降解部分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一只以上的降解装置,每只降解装置的底部设有充氧器,相邻两只降解装置之间设置中间布水器,最下一只降解装置下方的壳体内上下设置下布水器、空清器、水清器,水清器下方的壳体内接出水接管。其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使用成本低、降解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环境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氨氮废水降解器。 背景技术
氨氮废水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国家对氨氮废水的排放指标要求越来越严,我国现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氨氮废水排放指标不超过2.0 mg/l(Ⅴ类)。许多科研单位和工作者在氨氮废水处理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范围涉及生物法、物化法、化学法各种处理工艺,目前氨氮废水处理的技术有生物脱氮法、氨吹脱汽提法、折点氯化法、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液膜法、土壤灌溉法等,尽管氨氮废水处理的方法很多,有时还采取多种技术的联合处理, 这些氨氮废水的处理技术都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尽管这些氨氮废水的处理技术基本能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但有些工艺技术存在流程长、占地面积大、处理成本高等问题,有些工艺技术在处理废水中氨氮的同时带来了二次污染。目前,还没有一种能高效、经济、稳定的氨氮废水处理设备和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对氨氮废水降解技术中存在的流程长、占地面积大、处理成本高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使用成本低、降解率高的氨氮废水降解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氨氮废水降解器,包括壳体、进水管、出水接管、降解部分,进水管由顶部接入壳体,降解部分由上至下设置于壳体内,出水接管由壳体底部接出,其特征在于:所述降解部分上方的壳体内上下设置清理液流槽、分水器、上布水器,降解装置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一只以上的降解装置,每只降解装置的底部设有充氧器,相邻两只降解装置之间设置中间布水器,最下一只降解装置下方的壳体内上下设置下布水器、空清器、水清器,水清器下方的壳体内接出水接管。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接管由底部上扬高出分水器位置接出。
进一步地,所述水清器下方的壳体外接内循环接管和设置排净口。
进一步地,所述每只降解装置对应的壳体侧壁上设有人孔和检查接管。
进一步地,所述每只降解装置对应的壳体侧壁内壁上设有爬梯。
进一步地,所述空清器、水清器、充氧器为轴向开设多个朝上和/或朝侧边出孔的管状结构且均接出壳体侧壁外部设置接口或接管。
进一步地,所述最下一只降解装置下方的壳体侧壁上设有人孔。
进一步地,第一只降解装置的充氧器与其下方中间布水器之间的壳体侧壁上开设取样接管。
进一步地,所述清理液流槽为上开口槽状结构且接出壳体侧壁外部设置接口或接管。
进一步地,所述降解装置包括生物合成材料骨架和生物降解单元,生物降解单元均布在生物合成材料骨架上。
在使用时,将氨氮废水送到进水管进入分水器内,经分水器上的均布出孔流出到上布水器上,在壳体内由上布水器均匀流经降解装置,在对氨氮降解过程中,氧气通过充氧器在壳体侧壁上接口连接供氧气扩散进入流经的氨氮废水中,不断的补充氨氮废水降解时所需的能量,经多个降解装置下充氧器、下中间布水器依次降解除去氨氮后的水从下布水器均匀流出而进入出水接管,最终从出水接管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河海给排水成套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河海给排水成套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94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