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天然低共熔溶剂制备杜仲提取物的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138706.4 申请日: 2021-02-01
公开(公告)号: CN112933131A 公开(公告)日: 2021-06-11
发明(设计)人: 彭密军;郁峰;王志宏;黄韬;杨秋玲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
主分类号: A61K36/46 分类号: A61K36/46;A23L33/105;A61K8/9789;A61Q19/00;A61K127/00;A61K131/00;A61K129/00;A61K133/00
代理公司: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代理人: 蒋欢妹;莫瑶江
地址: 510070 广东***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利用 天然 低共熔 溶剂 制备 杜仲 提取物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天然低共熔溶剂制备杜仲提取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料液比1:1‑1:100g/mL将杜仲粉末加入天然低共熔溶剂中,于20‑80℃、50‑500W下超声辅助提取10‑90min;所述天然低共熔溶剂由氢键供体、氢键受体和蒸馏水以物质的量之比1:(1‑30):(1‑50)组成,所述氢键供体包括L‑乳酸、山梨醇、尿素、DL‑苹果酸、D‑果糖、葡萄糖、柠檬酸,所述氢键受体包括:氯化胆碱、甜菜碱、柠檬酸;离心,取上清液,进一步浓缩、干燥,即为杜仲提取物,安全、经济、可回收、不仅能够提取出杜仲中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酸、绿原酸、芦丁等多种活性成分,而且与水提取物相比,天然低共溶溶剂提取物中活性成分的含量显著增加,提取效率高,且天然低共熔溶剂的组成成分也能在功能食品、化妆品应用中作为功效成分,省略传统工艺中对提取溶剂进行去除的步骤,更加经济和高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天然低共熔溶剂制备杜仲提取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又名思仲、思仙等,为杜仲科杜仲属多年生落叶乔木,是我国特有的名贵经济树种。杜仲在我国种植范围较为广泛,主要分布于湖南、贵州、四川、广西、河南、陕西等地。我国汉代《神农本草经》记载了杜仲的药效,并将杜仲列为上品,能够补中益气,久服可身耐老,强身健体。明朝李时珍1578年的巨著《本草纲目》中更为详实记载了杜仲药名的由来和药效。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对杜仲代谢物、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都有了较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杜仲功效成分主要有木脂素类、环烯醚萜类、苯丙素类、黄酮类以及多糖类和氨基酸等成分,此外杜仲中还含有丰富的Ca、Fe等无机元素和Be、Se等微量元素。

天然低共熔溶剂(natural deep eutectic solvent,NADES)是具有类似离子液体(ionic liquids,ILs)物理性质的溶剂,这些溶剂是许多植物丰富的代谢产物以适当的比例混合后,它们的状态从固体变为液体,其熔点远低于任一组分的熔点。已有报道由胆碱、尿素、有机酸、和糖等不同组分组成NADES。与ILs相比,NADES具有经济、环保等优势,如可生物降解、可回收、成本低、制备方法简单。NADES对非极性和极性化合物都具有很强的增溶能力,并对生物活性成分具有较高的提取效率。在食品或制药行业中将NADES用作溶剂提取有价值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巨大潜力。在植物的生物活性成分提取中用NADES替代传统溶剂,提取效率有可能更高。如NADES替代传统溶剂对红花中酚类次生代谢物、槐花中总黄酮、丹参中生物碱、沙棘籽粕中多酚等的提取已有报道。这些结果均表明利用天然低共熔溶剂提取植物的生物活性成分均明显优于传统溶剂。

目前在植物有效成分生产和研究中,常用提取溶剂是水、不同比例的醇类溶剂。该方法具有原料易得、毒副作用小等优点,但也存在着极性区间较窄、对某些类别的活性成分提取效率低下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于杜仲提取物制备而言,主要表现为杜仲活性成分提取不彻底,提取效率还需进一步提升。因此,亟需提供一种高效、安全、绿色的提取杜仲活性成分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天然低共熔溶剂制备杜仲提取物的方法,安全、经济、可回收、不仅能够提取出杜仲中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酸、绿原酸、芦丁等多种活性成分,而且与水提取物相比,天然低共溶溶剂提取物中活性成分的含量显著增加,提取效率高,且天然低共熔溶剂的组成成分也能在功能食品、化妆品应用中作为功效成分,省略传统工艺中对提取溶剂进行去除的步骤,更加经济和高效。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利用天然低共熔溶剂制备杜仲提取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杜仲50℃干燥、粉碎、过筛,制成杜仲粉;所述杜仲包含叶、皮、籽、雄花;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未经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87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