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电梯曳引钢丝绳打滑侦测装置的牵引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38582.X | 申请日: | 2021-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33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州威迈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7/12 | 分类号: | B66B17/12;B66B7/06;B66B11/04;B66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李浩 |
地址: | 2253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梯 钢丝绳 打滑 侦测 装置 牵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电梯曳引钢丝绳打滑侦测装置的牵引装置,连接电梯的轿厢和配重块,牵引装置包括曳引机、若干导轮和第一钢缆束和第二钢缆束,第一钢缆束和第二钢缆束分别一端轿厢,第一钢缆束和第二钢缆束另一端绕过曳引机、若干导轮后连接至配重块上,第一钢缆束和第二钢缆束在曳引机上的绕线方向相反且对称。轿厢顶部有两组牵引钢丝绳,以轿厢竖直中轴线为对称的连接在轿厢顶面,第一钢缆束曳引机一侧,而第二钢缆束曳引机另一侧绕线,对称的绕线方式使得电梯负载在曳引机上的施力也是对称朝向曳引机轴线的,从而曳引机不会发生转轴被压弯的风险,长期的使用过程,曳引机转轴的轴承寿命可以大大增长,减轻维护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电梯曳引钢丝绳打滑侦测装置的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是一种使用越来越广泛的运输机械,几乎每栋大楼都会配备电梯。
电梯的安全性是必须要进行保证的,其中,用于驱动电梯升降的牵引装置是电梯的核心部分,其运行稳定性直接决定电梯使用安全与寿命,现有技术中,电梯通过钢缆进行牵引升降,而曳引机驱动钢缆移动,大部分的电梯结构中,都是直接将钢缆绕过曳引机后连接至配重块上,钢缆长时间以不变的方向压迫曳引机转轴,转轴的挠曲变形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也是在电梯大修中必须检查的部分,此外,钢缆在曳引轮上打滑也会发生危险,如何进行快速检定是一个安全性突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电梯曳引钢丝绳打滑侦测装置的牵引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电梯曳引钢丝绳打滑侦测装置的牵引装置,连接电梯的轿厢和配重块,牵引装置包括曳引机、若干导轮和第一钢缆束和第二钢缆束,第一钢缆束和第二钢缆束分别一端轿厢,第一钢缆束和第二钢缆束另一端绕过曳引机、若干导轮后连接至配重块上,第一钢缆束和第二钢缆束在曳引机上的绕线方向相反且对称。轿厢顶部有两组牵引钢丝绳,以轿厢竖直中轴线为对称的连接在轿厢顶面,第一钢缆束曳引机一侧,而第二钢缆束曳引机另一侧绕线,对称的绕线方式使得电梯负载在曳引机上的施力也是对称朝向曳引机轴线的,从而曳引机不会发生转轴被压弯的风险,长期的使用过程,曳引机转轴的轴承寿命可以大大增长,减轻维护成本。
进一步的,曳引机包括曳引轮,导轮包括高位导轮、转向导轮、合线导轮,高位导轮、转向导轮、合线导轮的上下关系从高到低依次是高位导轮、转向导轮、合线导轮,曳引轮高度上位于高位导轮、转向导轮之间,水平方向上,高位导轮、转向导轮的轴线分别位于曳引轮的两侧,
第一钢缆束先上升绕过高位导轮然后下降绕过曳引轮,然后在转向导轮处水平折返,最终再绕过合线导轮后连接至配重块上,
第二钢缆束先上升绕过曳引轮后弯折到达合线导轮,然后连接至配重块上。
本结构为双绕线的具体形式,第二钢缆束像传统的单线曳引的形式,绕过曳引轮后就转接到配重块部分,为了让连接在配重块上的一段线缆竖直布置,所以在配重块上方设置一个合线导轮,而第一钢缆束因为需要以另一个绕线方向绕过曳引轮,所以,需要加入高位导轮和转向导轮进行绕线的转向,导轮结构只需要进行线的承载,不进行线的牵引作业,所以,导轮的受力方向单一引起导轮轴承的损坏并不会过于严重,导轮轴承位置结构简单,也方便维护,而且,牵引装置中,导轮结构不可避免,而曳引轮的轴承就结构比较复杂,通过双绕线的形式后,减少曳引轮的轴承损坏概率,能够显著提升运行稳定性。
进一步的,第一钢缆束和第二钢缆束在曳引轮上的包角相等且关于曳引轮轴线中心对称。包角相等且中心对称,确保钢缆束对于曳引轮的施力完全对称,第二钢缆束在曳引轮上的包角由曳引轮和合线导轮的相对位置确定,而第一钢缆束在曳引轮上的包角则由曳引轮、高位导轮、转向导轮的相对位置确定,改变导轮位置调整包角至合适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州威迈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泰州威迈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85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