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砂防污染平板阀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37986.7 | 申请日: | 2021-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95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庆;薛庆华;侯祖刚;程贵华;于广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州联合石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02 | 分类号: | F16K3/02;F16K3/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沃杰永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05 | 代理人: | 杨杰 |
地址: | 253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砂防 污染 平板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砂防污染平板阀,涉及阀门技术领域,该防砂防污染平板阀包括阀体,阀体的顶部转动设置有手轮,阀体内部设置有阀杆,阀杆的顶部和手轮连接,转动手轮来驱动阀杆在阀体内的上下移动,阀杆的底部固定设置有阀板整体,阀板整体上设置有阀板通孔,阀板通孔的底部设置有下阀板,下阀板内部设置有排砂通道用于输送砂石,弹性元件用于顶住阀座与阀板整体紧密接触,防砂阀控压通道内部固定设置有密封元件,阀体与下阀板之间留有第二防砂阀腔,第二防砂阀腔内部固定设置有弹砂组件,弹砂组件用于弹射砂石,将砂石从排砂通道弹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砂防污染平板阀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防砂防污染平板阀。
背景技术
平板闸阀是一种关闭件为平行闸板的滑动阀。其关闭件可以是单闸板或是其间带有撑开机构的双闸板。闸板向阀座的压紧力是由作用于浮动闸板或浮动阀座的介质压力来控制。如果是双闸板平板闸阀,则两闸板间的撑开机构可以补充这一压紧力。平板闸阀按驱动方式可分为手动平板闸阀、气动平板闸阀及电动平板闸阀。按用途和使用场合可分为有导流孔平板闸阀、无导流孔平板闸阀、油田平板闸阀、管线平板闸阀及燃气平板闸阀等。
国内外阀行业最大的难题是:控压通道和阀腔在半开状态是连通的,控压通道的泥沙。污水、油污进入阀腔污染阀腔的密封脂环境造成阀密封失效,目前大概有两种解决方案第一是用挡沙板或挡沙环部分挡住泥沙,第二就是开启冲砂通道定期冲砂。但是这两个方案都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挡沙板不能挡住细沙,更不能挡住油污等污染物。冲砂是事后处理,不但有冲砂不彻底,水污染密封脂密封面等致命缺点,更有大幅度增加工作量且工作过程需要卸压等缺点。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防砂防污染平板阀,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防砂防污染平板阀,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防砂防污染平板阀,其包括阀体,阀体的顶部转动设置有手轮,所述阀体内部设置有阀杆,所述阀杆的顶部和所述手轮连接,转动所述手轮来驱动所述阀杆在所述阀体内的上下移动,所述阀杆的底部固定设置有阀板整体,所述阀板整体上设置有阀板通孔,所述阀板通孔的底部设置有下阀板,所述下阀板内部设置有排砂通道用于输送砂石,所述阀体的内部固定设置有防砂阀控压通道,所述防砂阀控压通道的上方靠近所述阀杆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防砂阀腔,所述阀杆的一侧位于所述防砂阀控压通道的底部设置有阀座,所述阀座的一侧设置有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与阀体连接,所述弹性元件用于顶住所述阀座与所述阀板整体紧密接触,所述防砂阀控压通道内部固定设置有密封元件,所述阀体与所述下阀板之间留有第二防砂阀腔,所述第二防砂阀腔内部固定设置有弹砂组件,所述弹砂组件用于弹射砂石,将砂石从所述排砂通道弹出。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弹砂组件包括弹砂板、弹射杆件、圆筒和机体,所述机体内部固定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圆筒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内部,所述圆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阻挡件,所述阻挡件和机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装在所述圆筒的外端,所述圆筒内部留有通孔,所述弹射杆件穿过所述圆筒内部通孔,所述弹射杆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砂板,所述弹砂板用于接收和弹射所述第二防砂阀腔内部的砂石,所述阻挡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按压开关,所述按压开关位于所述弹砂板的一侧。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机体内部留有第二滑槽和第三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部滑动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和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推杆的底部为倾斜面设置,所述第三滑槽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滑动套有套筒,所述固定杆表面套装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和所述套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滑槽的末端固定连接,所述套筒上固定设置有斜槽,所述推杆的倾斜面和所述斜槽接触,所述套筒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卡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州联合石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德州联合石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79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