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门锁安全控制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37093.2 | 申请日: | 2021-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30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军;卢佳;李俊杰;王朝;佟敬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77/02 | 分类号: | E05B77/02;E05B77/12;E05B81/06;E05B81/64;E05B83/36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张凯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门锁 安全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车辆门锁安全控制方法及系统,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检测车辆工况;当检测到车辆档位处于ON/ST档时,并且车身遭受有效碰撞事件产生时,控制执行门锁解锁操作指令;当检测到门锁解锁操作指令执行完成时,控制进入闭锁限制模式,并获取车辆实时档位、实时车门开闭动作以及车辆进入闭锁限制模式时间;当检测到车辆实时档位为OFF/ACC档,且任一车门实时状态为由打开变为关闭,且闭锁时间超过预设闭锁限制时间时,退出闭锁限制模式;当检测到门锁电机过热时,控制进入过热保护模式;当检测到车身遭受有效的碰撞事件产生时,控制执行解锁操作指令。本发明提供的车辆门锁安全控制方法,有效保障驾乘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车辆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车辆门锁安全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车身控制器一般具有以下控制功能:门锁控制系统、车窗升降系统、外部灯光系统、内部灯光系统、无钥匙进入系统、安全系统及相关附件的辅助控制系统。在以上几大系统中,门锁系统是车身控制器功能的关键系统之一,其主要功能包括四门解锁、四门闭锁、后备箱解锁、油箱盖解/闭锁。用户通过开关按钮、机械钥匙、智能钥匙、远程遥控等操作指令触发解/闭锁请求,车身控制器控制门锁系统执行解/闭锁动作。对门锁系统的合理控制关系到驾乘人员的人身安全,特别的,为保证车辆发生碰撞时车内驾乘人员能够打开车门紧急避险,或者防止门锁电机因频繁动作而导致门锁系统失控,需要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制定合理的门锁控制策略,消除潜在的风险。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门锁系统的安全控制方法,保障驾乘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车辆安全。
在现有技术中,其碰撞解锁控制方法为:当检测到碰撞事件发生时,车身控制器将驱动门锁电机进行解锁操作指令,同时屏蔽遥控闭锁及前排锁杆的闭锁请求,在经过一个点火循环后,对闭锁请求的限制才得以解除。在该技术方案中,其门锁过热保护控制方法为:当门锁系统进入过热保护模式时,车身控制器将屏蔽用户操作指令触发的解/闭锁请求,行车落锁、熄火解锁和遥控闭锁请求将被延时执行,而碰撞解锁将不受过热保护模式限制,直接执行动作。
汽车点火开关共有LOCK、ACC、ON、ST四个档位:
LOCK档:方向盘被锁死,除了防盗系统和小灯外,电路完全关闭。
ACC档:此时全车通电,收音机、车灯等可以正常工作,但是不能使用空调。
ON档:除了起动机,其余的基础设备都可以正常工作。
ST(START)档:启动发动机,除了部分功能可正常工作,其他电源都断开,松手后钥匙自动回位至ON档。
现有技术中,在发生碰撞事件后,仅需经历一个点火循环即可解除闭锁限制,该策略存在驾乘人员因过度惊慌而未下车检查的风险。本发明在对碰撞闭锁限制解除的判断中,增加了车门开闭条件,从而保证了在驾乘人员下车查看情况后恢复门锁系统的正常控制,增强了行车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车身遭受碰撞后,仅需经历一个点火循环即可解除闭锁限制,存在驾乘人员因过度惊慌未下车检查的风险的问题,提供一种车辆门锁安全控制方法及系统。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门锁安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车辆工况;
当检测到车辆档位处于ON/ST档时,并且车身遭受有效碰撞事件产生时,控制门锁电机执行门锁解锁操作指令;
当检测到门锁解锁操作指令执行完成时,控制车辆进入闭锁限制模式,并获取车辆实时档位、实时车门开闭动作以及车辆进入闭锁限制模式时间;
当检测到车辆实时档位为OFF/ACC档,且任一车门实时状态为由打开变为关闭,且车辆进入闭锁限制模式时间超过预设闭锁限制时间时,控制车辆退出闭锁限制模式
当检测到门锁电机过热时,控制门锁电机进入过热保护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70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