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秸秆还田的弹齿式腐解剂喷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37091.3 | 申请日: | 2021-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583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双异;安婷婷;徐英德;裴久渤;孙良杰;高晓丹;张广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5B9/04 | 分类号: | B05B9/04;A01B49/02;A01B77/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王力文 |
地址: | 110866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秸秆 还田 弹齿式腐解剂 喷施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秸秆还田的弹齿式腐解剂喷施装置,属于农用机械技术领域。该用于秸秆还田的弹齿式腐解剂喷施装置包括:机架,箱体左端和牵引杆固定连接,箱体右下端设有出口;所述出口的前后面分别固定连接面板,面板铰接盖板,面板的底部连接第一滚轮;捡料翻地系统,连接杆的上端固定连接牵引杆,连接杆轴连接转轴,转轴上设有多个农机弹齿,连接杆的下端连接第一滚轮;喷洒系统,药箱固定在箱体顶部,连接管连通药箱。本发明的用于秸秆还田的弹齿式腐解剂喷施装置采用麦茬和秸秆分离,同时对麦茬和秸秆进行喷洒腐解剂的方式,最后统一旋耕还田,避免了腐解剂只能喷洒在秸秆的表面导致麦茬和秸秆下部喷洒不上腐解剂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用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秸秆还田的弹齿式腐解剂喷施装置。
背景技术
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在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容量减轻,促进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发育。秸秆还田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秸秆翻耕还田,采用这种方法秸秆腐熟需要2~3年时间,时间太长,不利于植物吸收养分;另一种方法是耙耕浅层还田,采用这种方法虫卵在秸秆内孵化的更多,导致病虫害增加。
所以在秸秆还田的同时需要施加腐解药剂,以加快秸秆腐熟,避免虫卵孵化。现代农业采用收割机收割小麦,收割机将秸秆打碎直接洒落在麦茬上,在秸秆还田过程中腐解剂只能喷洒在秸秆表面,对于底下的麦茬和秸秆不能均匀喷洒,严重影响秸秆还田的效果,导致新种的庄稼苗容易出现黄苗、死苗、减产等现象,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一种用于秸秆还田的弹齿式腐解剂喷施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秸秆还田的弹齿式腐解剂喷施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秸秆还田的弹齿式腐解剂喷施装置,包括:机架,包括左面开口的箱体和牵引杆,箱体左端和牵引杆固定连接,箱体右下端设有出口;构成出口的前后面板分别固定连接面板,面板的顶部铰接盖板,面板的底部连接第一滚轮;
捡料翻地系统,包括连接杆、转轴和旋耕轴,连接杆的上端固定连接牵引杆,连接杆轴连接转轴,转轴上设有多个农机弹齿,连接杆的下端连接第一滚轮;旋耕轴转动连接在前后两个面板上,旋耕轴上连接多个旋耕刀;转轴和旋耕轴通过箱体设有的电机驱动;
喷洒系统,包括药箱、泵体、连接管和第一喷头和第二喷头,所述药箱固定在箱体顶部,连接管连通药箱,连接管与药箱连通的一端设有泵体,泵体设在箱体的正面,连接管连通第一喷头,第一喷头设在箱体内部的顶面;连接管还连通第二喷头,第二喷头设在箱体的外部底面;
电机和泵体均与电源电连接。
较佳地,所述箱体的下表面为向左下方倾斜的斜面,斜面的底部设有套筒,套筒底部固定连接滤网,滤网上设有电风扇,斜面与套筒的连接面上设有出风孔;电风扇与电源电连接。
较佳地,所述转轴、旋耕轴和电机的输出轴的背面端面上均设有皮带轮,转轴和旋耕轴上的皮带轮均和电机的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二喷头为两个,两个第二喷头左右分布在箱体的底面,并且左侧的第二喷头向右下角倾斜,右侧的第二喷头向左下角倾斜,所述两个第二喷头进通过连接管连通。
较佳地,所述连接杆为用于调节转轴高度的伸缩杆,伸缩杆上设有螺母进行限位。
较佳地,所述面板铰接盖板的铰接轴上设有使盖板的右端部受到向下的压力的扭力弹簧。
较佳地,所述斜面与地面的夹角为20°~50°。
较佳地,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秸秆还田的弹齿式腐解剂喷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轴线和斜面的夹角为15°~3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农业大学,未经沈阳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70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