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模拟漱口过程的透皮扩散池及透皮扩散实验仪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37054.2 | 申请日: | 2021-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58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丁友超;李慧明;周佳;何欢;汤娟;肖慧;曹笑语;沈涵;丁欣雨;嘎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海关工业产品检测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13/00 | 分类号: | G01N13/00;G01N13/04 |
代理公司: | 江苏瑞途律师事务所 32346 | 代理人: | 韦超峰;陈彬 |
地址: | 21001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模拟 漱口 过程 扩散 实验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漱口过程的透皮扩散池及透皮扩散实验仪,属于透皮实验技术领域。透皮扩散池包括接收池和给药池,给药池上端设置有吹气装置,吹气装置包括基座、第一动力源、第一传动单元、第二传动单元、升降台、进气单元和控制模块;进气单元包括第二动力源和进气杆,进气杆上开有沿轴向贯穿的进气通孔,进气杆一端设置有气篮,进气通孔与气篮连通;另一端通过接气部件与第二动力源的输出端连接;进气杆穿过基座,使得气篮位于给药池中,接气部件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气源的进气接口,当外部气源供气时,气体能够经进气通孔进入气篮,并通过气篮吹进给药池。本发明通过能够使扩散池中环境更接近漱口时口腔环境,从而透皮实验结果更加准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本发明属于透皮实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模拟漱口过程的透皮扩散池及透皮扩散实验仪。
背景技术
透皮扩散装置的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药品穿透皮肤的速率,实验方法为将所需实验的皮肤夹持于扩散池,再将扩散池放置于透皮扩散装置中,通过对扩散池加热的方式,使皮肤上侧的待测药品透过扩散池的皮肤,浸润到皮肤下侧的生理盐水中,通过定期抽取检测溶媒中的浓度,分析药物透过皮肤的量,进行实验数据记录,最终进过多次评测获取平均数据。
目前,在透皮扩散实验时,常采用Franz扩散池,该类型的扩散池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接收池和给药池,在进行扩散实验时,给药池扣在接收池上,并且给药池与接收池连通,接收池上设置有取样孔,方便取样,给药池的上方连通大气,实验用的膜或皮肤夹在接收池与给药池之间,然后再采用管夹夹住。然而,在透皮扩散实验中,有一种实验是模拟漱口时的透皮扩散过程,根据生活经验可知,在漱口的过程中,漱口水在口中是不断翻滚的,漱口水会对口腔粘膜有一定的冲击力,并且,因为透皮扩散实验是在体外模拟,而体外模拟漱口时口腔粘膜的透皮扩散时,需要考虑较多的因素,例如如何保证水流能够对粘膜进行稳定的冲击,防止粘膜破损等等。实验过程发现,利用现有的扩散池模拟漱口时口腔粘膜的透皮扩散过程时,难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针对现有的透皮扩散池难以对漱口时口腔粘膜的透皮扩散过程进行有效模拟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模拟漱口过程的透皮扩散池,利用该透皮扩散池,可以更贴近漱口时口腔环境,从而更加准确地对漱口过程中,口腔粘膜的透皮扩散过程进行模拟;进一步地,提供一种能够更加准确地对漱口过程中口腔粘膜的透皮扩散过程进行模拟的透皮扩散实验仪。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用于模拟漱口过程的透皮扩散池,用于口腔粘膜透皮扩散实验,包括接收池和给药池,给药池扣设在接收池上端并与接收池连通,口腔粘膜设置在接收给药池和接收池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药池上端设置有吹气装置,所述吹气装置包括:
基座,扣设于所述给药池上;
第一动力源,设于所述基座上;
第一传动单元,与所述第一动力源的输出端连接;
第二传动单元,设于所述基座上并与第一传动单元连接,第一动力源的动力通过第一传动单元将动力传递给第二传动单元;
升降台,设于所述第二传动单元上,所述第一动力源为升降台的上下运动提供动力;
进气单元,包括第二动力源和进气杆,所述第二动力源设于升降台上;所述进气杆上开有沿轴向贯穿的进气通孔,进气杆一端设置有气篮,所述进气通孔与气篮连通;另一端通过接气部件与第二动力源的输出端连接;进气杆穿过基座,使得气篮位于给药池中,所述接气部件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气源的进气接口,当外部气源供气时,气体能够经进气通孔进入气篮,并通过气篮吹进给药池;
控制模块,与第一动力源和第二动力源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接气部件包括外壳体、转动设置在外壳体中的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一端与进气杆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动力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连接套与外壳体之间形成封闭的气室,连接套上设置有若干气孔;所述进气接口设置在外壳体上并与气室连通,气体能够通过气孔进入进气通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海关工业产品检测中心,未经南京海关工业产品检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70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