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型制冷剂净化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36248.0 | 申请日: | 2021-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4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冯俨;罗世钦;郑学林;方秀秀;马燕平;唐仕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43/00 | 分类号: | F25B43/00;F25B43/02;F25B15/06;F25B30/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互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32 | 代理人: | 裴姣姣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型 制冷剂 净化系统 | ||
1.一种节能型制冷剂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加热系统和主净化系统;
所述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加热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2)、第一循环泵(3、第二循环泵(4)、第三循环泵(5)、吸收器(6)、冷凝器(7)、膨胀阀(8)、蒸发器(9)、发生器(10)、三通阀(11)、热水出口管道(34)、换热管道(35)和热水入口管道(36);所述冷凝器(7)和发生器(10)集成在一个壳体内,所述吸收器(6)和蒸发器(9)集成在另一个壳体内;所述发生器(10)、第一换热器(2)、吸收器(6)通过管道依次连通,所述吸收器(6)、第一循环泵(3)、第一换热器(2)、发生器(10)通过管道依次连通;所述冷凝器(7)与蒸发器(9)通过管道连通,且该管道上安装膨胀阀(8);所述第三循环泵(5)通过管路与蒸发器(9)的上端和下端串接,构成循环回路;所述三通阀(11)、第二循环泵(4)依次串接于热水入口管道(36),所述热水入口管道(36)依次经过吸收器(6)和冷凝器(7)后连接于热水出口管道(34),所述热水出口管道(34)与换热管道(35)的进口通过接口A1实现可拆卸连接,所述热水入口管道(36)与换热管道(35)出口通过接口A2实现可拆卸连接;
所述主净化系统包括蒸馏室(13)、储油罐(20)、储液罐(21)、第一截止阀(22)、电磁阀(23)、第一干燥过滤器(24)、第二换热器(25)、冷凝器(27)、电子膨胀阀(29)、第二干燥过滤器(30)、回收罐(32)和压缩机(33);所述储液罐(21)、第一干燥过滤器(24)、第二换热器(25)、蒸馏室(13)通过管道依次连通,且储液罐(21)与第一干燥过滤器(24)连接的管道上安装有第一截止阀(22)和电磁阀(23);所述蒸馏室(13)侧壁面上设有液位控制器(12),所述换热管道(35)固定在蒸馏室(13)内且其进口和出口位于蒸馏室(13)侧壁面上,所述蒸馏室(13)侧壁面中间高度位置处设有温度传感器(15),所述蒸馏室(13)侧壁面最下方设有视液镜(14),所述蒸馏室(13)内部顶端设有过滤网(16)和压力传感器(17),所述电磁阀(23)和液位控制器(12)、压力传感器(17)通过继电器电性连接,所述蒸馏室(13)底部出口通过管道连通储油罐(21),所述蒸馏室(13)和储油罐(21)之间串接第四截止阀(19),所述蒸馏室(13)、压缩机(33)、第二换热器(25)、冷凝器(27)、第二干燥过滤器(30)、回收罐(32)通过管道依次连通,且冷凝器(27)与第二干燥过滤器(30)连接的管道上安装电子膨胀阀(29);所述压缩机(33)进气口、出气口处分别设置有低压表(18)、高压表(26),所述高压表(26)和低压表(18)之间设置有高低压控制器(1);所述冷凝器(27)和电子膨胀阀(29)中间串接有第二截止阀(28),所述第二干燥过滤器(30)和回收罐(32)中间串接有第三截止阀(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制冷剂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器(10)的加热热源选用工厂的中压蒸汽、高温热水或烟气,所述蒸发器(9)的低温热源采用30~50℃的工业废水、工厂冷却水、河水或地下温泉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制冷剂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控制器(12)检测高度的高位、低位分别设置为与换热管道(35)进口、出口高度相应一致,所述换热管道(35)出口位于蒸馏室(13)侧壁面最下方,进口位于蒸馏室(13)侧壁面垂直高度的4/5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制冷剂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33)采用无油润滑型压缩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制冷剂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16)采用不锈钢过滤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制冷剂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干燥过滤器(24)和第二干燥过滤器(30)中的干燥剂选用分子筛、硅胶、活性氧化铝、活性炭及其任意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事大学,未经上海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624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增粘剂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一种市政街道防撞护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