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荷雾空气幕防烟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135991.4 | 申请日: | 2021-0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173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 发明(设计)人: | 赵志鹏;王广妞;彭伟;余洋;宁赵玉;石威;邹浩;陈浩然;章文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2C2/06 | 分类号: | A62C2/06;F24F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20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空气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功能荷雾空气幕防烟装置,包括外壳、电机、叶轮、挡风板、过滤块、雾化喷头、储水罐、喷头控制器、控制盒、烟雾报警器。外壳前侧设有进风口,外壳后侧设有第一出风口,外壳内部中间设有第一挡风板,外壳底部固定安装储水罐,进风口和第一挡风板之间固定安装第一电机和叶轮,第一出风口和第一挡风板之间可拆卸安装过滤块,雾化喷头通过连接管与储水罐连接。本发明多功能荷雾空气幕防烟装置通过手机软件启动第一电机带动叶轮转动,同时开启雾化喷头喷出水雾,防烟装置产生一定速度的荷雾幕状气流,实现高效阻隔烟气的蔓延。在平时,空气从进风口进入,经过过滤块层层过滤,从第一出风口排出,实现净化空气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灾防烟领域,具体是一种多功能荷雾空气幕防烟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以及超高层建筑的不断涌现。在全国23.5万幢高层住宅建筑中,未设置自动消防设施的占到46.2%。超高层建筑由于其体型巨大、功能复杂,人员物资相对集中,稍有不慎即可酿成火灾,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超高层建筑火灾中的烟气更是危害人员生命的重要因素。当发生火灾时,火灾烟气的高温、毒性和窒息是导致人员伤亡的直接原因,因此火灾烟气对人员生命安全构成的极大的威胁。现有的火灾防烟设备有消防面具、消防风机箱、防火阀、防烟卷帘门等。消防面具家庭不常备、穿戴费时且在学校、商场、网吧等公共场所难以普及。消防风机箱体积较大,安装和使用较为不便、价格较高。防火阀其结构复杂,操作不便且后期需要大量维护成本。防烟卷帘门密封较为困难并且为刚性阻断,给逃生人员和消防人员的进出带来严重的阻碍作用。申请号为200520035255.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吹吸式防烟空气幕装置,由风机,与风机连接的送风排烟管道,以及与送风排烟管道相通的吹吸气口组成。送风排烟管道的另一端为封闭端,吹吸气口与送排风管道的侧壁连接,其中心线为水平方向且与送排风管道的轴线垂直。但是该装置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装置安装在逃生通道的两侧会影响人员的逃生速度。其次,该装置防烟效率低且功能单一,使用率低,维护成本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荷雾空气幕防烟装置,通过手机软件控制第一电机转动带动叶轮转动,配合雾化喷头喷出的水雾,使装置产生一定速度的荷雾幕状气流,实现高效阻隔高温烟气的蔓延。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多功能荷雾空气幕防烟装置,包括外壳、电机、叶轮、挡风板、过滤块、雾化喷头、储水罐、喷头控制器、控制盒、烟雾报警器。外壳前侧设有进风口,外壳后侧设有第一出风口,外壳内部中间设有第一挡风板,壳底部固定安装储水罐,外壳顶部固定安装顶板,顶板的下部边缘安装有烟雾报警器和控制盒,进风口和第一挡风板之间固定安装第一电机和叶轮,第一出风口和第一挡风板之间可拆卸安装过滤块,第一电机下侧设有第二出风口,第二出风口中间设有雾化喷头,雾化喷头通过螺纹连接管与储水罐连接,所述连接管上设有喷头控制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过滤块包括滤网、活性炭层、光触媒层、紫外光灯,活性炭层一侧设有滤网,另一侧设有光触媒层,光触媒层一侧设有活性炭层,另一侧设有紫外光灯,紫外光灯一侧设有第一出风口。
进一步优选地,第一挡风板末端固定安装第一齿轮,所述第一挡风板通过第一齿轮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啮合。所述第二出风口设有第二挡风板,所述第二挡风板末端固定安装第二齿轮,所述第二挡风板通过第二齿轮与第三电机的输出轴啮合。
进一步优选地,第一电机为双轴电机,叶轮为两组,两组叶轮分别与第一电机的两电机轴相连。
进一步优选地,控制盒内设有硬件控制器,硬件控制器同时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和烟雾报警器相连。硬件控制器和喷头控制器与手机软件对接。
进一步优选地,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为单轴微型电机,通过控制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调整第一挡风板和第二挡风板角度,从而实现不同工作状态的切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59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智能拖车
- 下一篇:能够准确测量波浪参数的海洋综合观测浮标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