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化限重限高杆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35493.X | 申请日: | 2021-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64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杨英雄;刘巧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英雄 |
主分类号: | E01F13/00 | 分类号: | E01F13/00;G01G19/03;G08G1/04;G08G1/042;G08G1/09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路***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化 限重限 高杆 | ||
一种自动化限重限高杆,包括:支架部分、限高机构、限重机构;支架部分可以支撑设备的结构;限高机构可以限制车辆的高度,也有自动调节的高度的功能;限重机构可以检测超重车辆;首先将限重机构的固定安装在地面上,然后当车辆通过时,重力感应器可以感应车辆的重力并传到控制器,然后由控制器对车辆的重力进行判断,进一步传到显示屏进行显示,然后在由灯带控制器给出相应的警示灯;限高摄像头用来采集车辆高度的信息,然后传到控制器;通过驱动电机驱动主动齿轮,进而使从动轮、短皮带和长皮带相互配合,然后带动转动轴上的锯齿转动,当发现超重和超高的车辆时,转动轴上的锯齿转动出来防止闯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交通自动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化限重限高杆。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限高杆通常是一个简单的支架,功能比较单一,高度不能自动调节,且不能实时测量车辆高度,提示车辆是否超高,从而经常造成限高杆被撞坏的事情;现有的限重设备通常是将车开到检测站进行测重,程序比较繁琐,增加了交通堵塞,不利于运输效率的提高,且对于那些超重车辆强行创站没有自动制止的功能;
因此需要一种自动化限重限高杆,不仅可以同时检测车辆的高度和重量,还可以对高度和重量进行测量显示,同时也能防止一些超重超高的车辆闯杆的自动化限重限高杆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化限重限高杆,通过驱动电机驱动主动齿轮,进而使从动轮、短皮带和长皮带相互配合,然后带动转动轴上的锯齿转动,当发现超重和超高的车辆时,转动轴上的锯齿转动出来,有利于实现了自动化调节转动轴上的锯齿防止闯杆。
本发明所使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化限重限高杆,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部分、限高机构、限重机构;
所述支架部分包括:防闯杆机构、支撑杆、显示屏、限高摄像头和顶部支架;支撑杆的上端面与顶部支架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支撑杆的下端面与防闯杆机构固定连接;显示屏固定安装子在支撑杆;顶部支架下端面有限高摄像头;
所述限高机构固定安装在支架部分上;
所述限重机构的上表面与地面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的防闯杆机构包括:底板、齿孔、锯齿、转动轴、控制箱、短皮带、长皮带、支座、驱动电机、主动齿轮和从动轮;底板上设有齿孔;转动轴上设有锯齿,转动轴转动安装在底板的内部;控制箱固定安装在底板的侧端面,控制箱内部的皮带轮与转动轴固定连接;短皮带与控制箱内部的皮带轮相互配合;长皮带的一端与控制箱内部的皮带轮相互配合,长皮带的另一端与从动轮相互配合;支座固定安装在顶部支架的下端面;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支座的侧端面,其电机轴与主动齿轮固定连接,主动齿轮与从动轮相互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限高机构包括:长板、警报器、齿轮箱、齿轮驱动电机、绳盘和钢丝绳;长板的下端面设有齿轮箱;齿轮箱固定安装在长板的下端面上;齿轮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齿轮箱的侧端面,其电机轴与齿轮箱内部的齿轮固定连接;绳盘固定安装在齿轮箱的侧端面的转轴上,绳盘上设有钢丝绳。
进一步地,所述所述限高机构还包括:限高板、警示灯和灯带控制器;限高板的上端面与钢丝绳固定连接;限高板上设有警示灯和灯带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限重机构包括:地下限重板、承重柱、重力感应器、连接杆和顶部承重板;地下限重板的下端面设有承重柱;重力感应器固定安装在地下限重板的上端面;连接杆的一端与重力感应器的上端面固定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顶部承重板的下端面固定连接。
由于本发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通过驱动电机驱动主动齿轮,进而使从动轮、短皮带和长皮带相互配合,然后带动转动轴上的锯齿转动,当发现超重和超高的车辆时,转动轴上的锯齿转动出来,有利于实现了自动化调节转动轴上的锯齿防止闯杆;
(2)本发明通过齿轮驱动电机可以带动齿轮箱上的绳盘进行转动,从而可以调节限高板的高度,可以实现灵活调节限高板的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英雄,未经杨英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54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