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基数码喷墨转印中间媒介的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34420.9 | 申请日: | 202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21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奎明红;文辉;沈超;程栋;梁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冠豪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嵩阳印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M5/00 | 分类号: | B41M5/00;B41M5/382;B41M5/40;C09D7/61;C09D109/08;C09D111/02;C09D133/04;C09D139/00;C09D179/02;C09D179/0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 |
地址: | 524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数 喷墨 中间 媒介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基数码喷墨转印中间媒介的生产工艺,涉及印染耗材技术领域。所述水基数码喷墨转印中间媒介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在中间转印媒介支撑体表面涂覆水基界面剥离层和水基墨水承载层。采用本发明生产工艺得到的中间转印媒介经数码喷印、撒高分子热熔粘合粉后,抖粗粉、细粉的效果出色,从而使转印后图案周边不粘粉,并且得到的图案色牢度高、耐候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染耗材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水基数码喷墨转印中间媒介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热转印印花通常是将油墨印刷/喷印在具有单层/多层功能性涂层的薄膜基或纸支撑体表面,然后在热和压力的作用下以镜像反转的方式转印至织物纤维面料上。目前热转印印花主要有热升华转印印花和热固型转印印花。其中,采用涂覆有离型层等功能性涂层的薄膜材料(通常为柯式烫画膜)的热固性转印印花技术因具有适用织物纤维材质范围广(包括棉、锦纶、高弹面料、化纤类面料等)、色彩艳丽、手感柔软等特点,得到迅速发展。
目前已被公知的技术主要采用离型膜/柯式膜作为中间转印媒介支撑体,涂覆单层/多层功能性涂层,实现热转印。专利CN109334292A公开了一种纺织品个性化印刷的喷墨转印方法。该方法采用PP离型膜作为中介转印媒介支撑体,在其表面涂布水性微孔结构着墨层,喷墨打印彩墨、透明/白色油墨形成表层墨水层,完成后在其表面撒热熔粉末树脂,经干燥后与承印物贴合、烫印。然而,该技术采用涂覆有机溶剂型离型剂的PP支撑体。专利CN105538941A公开了一种热转印方法。该方法通过在离型纸上印刷吸墨涂层、喷墨打印层、网版印刷纳米层和白色转印层,然后撒热熔胶粉、干燥处理后即得到用于热转印的转印离型纸。该发明涉及的吸墨涂层对彩墨、白墨吸附能力有限,易发生油墨流动现象,并且其采用网版印刷,导致手工对位复杂,尤其是小字难以实现对位。专利CN104077959B公开了一种柯式热转印商标标识、成型工艺以及成型设备,该发明为在PET膜上涂布离型层,采用四色印刷机印刷油墨层,丝网印刷机先后依次印刷白墨层、弹透层和热熔胶层。然而该技术中离型层至少需涂三次,印刷白墨、热熔胶层也需印刷三次,成本较高且操作复杂。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适用于中大规模生产的水基数码喷墨转印中间媒介的生产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基数码喷墨转印中间媒介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在中间转印媒介支撑体表面涂覆水基界面剥离层和水基墨水承载层。
本申请所用的水基界面剥离层和水基墨水承载层各组合物均为水溶性/水分散性化合物。不需使用甲苯、二甲苯、丁酮等有机分散介质作为溶剂使用,因此对环境负荷少,更节能环保。
优选地,所述水基界面剥离层,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界面剥离剂30-90份、催化剂0-10份、密着剂1-10份、流平剂0.2-5份、消泡剂0.2-2份、防腐剂0.1-2份。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水基界面剥离层,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界面剥离剂40-80份、催化剂3-8份、密着剂2-6份、流平剂0.5-3份、消泡剂0.5-1份、防腐剂0.1-0.5份。本申请发明人经过大量探索发现,所述界面剥离剂、催化剂、密着剂在上述组分选择范围内,效果更好。
优选地,所述的水基数码喷墨转印中间媒介的生产工艺,如下(a)-(f)中的至少一种:
(a)所述界面剥离剂为PE蜡乳液、聚硅氧烷乳液、氟硅乳液中的至少一种;
(b)所述催化剂为铂金催化剂或有机锡催化剂;
(c)所述密着剂为改性有机硅氧烷、聚氨酯、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d)所述流平剂为聚醚改性硅氧烷、水性丙烯酸酯类共聚物、氟碳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e)所述消泡剂为有机改性聚硅氧烷或脂肪醇乳液;
(f)所述防腐剂为吡啶硫酮或异噻唑啉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冠豪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嵩阳印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冠豪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嵩阳印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44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松散物料提料提升装置
- 下一篇:一种香水柠檬叶精油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