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椭圆环形高强度铝制电力金具及弯管装置及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134125.3 | 申请日: | 2021-0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45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 发明(设计)人: | 姚建生;朱小强;单友明;徐炎炎;程广荣;刘松明;姚栋宇;韩小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天南铝材锻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C37/08 | 分类号: | B21C37/08;B21D7/0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章威威 |
| 地址: | 226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椭圆 环形 强度 铝制 电力 弯管 装置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椭圆环形高强度铝制电力金具弯管装置,它包括轴推部、夹紧部、转模和工作台,工作台一侧可旋转安装转模,夹紧部可随转模同步旋转的安装在转模一侧,轴推部安装夹紧部一侧且轴推部与转模的外圆相切,所述转模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的下端设计成环形的1/4的圆弧槽,下模的上端设计成环形的1/4的圆弧槽,上模安装在下模上面形成一体,下模的圆弧槽与上模的圆弧槽对接形成环形半圆弧槽,上模上端设计一个月牙状缺口;工作台上安装有一个水平块,水平块上端面高度与环形半圆弧槽的底部高度相同。优点是通过对转模的改进,解决了整圆环体不能脱模的问题,也减少了因增加焊接强度而必用的原材料(衬管),使生产效率有所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金具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椭圆环形高强度铝制电力金具及弯管装置及工艺。
背景技术
电力输送电工程中的均压环原生产工艺:环体图纸要求R250,600*700,环体展开总长为1940,要求产品焊接缝应与管面平齐,焊缝经打磨抛光后应平滑无毛刺,管面不得有明显伤痕和其他缺陷。
以往根据产品的结构及我公司为环体制弯所配备的传统设备,弯制管材就必须分为两根970铝管分别弯制,然后两个半圆环体再进行撞焊。以往产品的环体需焊接2个点位。在2个焊接点位处,为了保证焊接后环体中段的强度,按要求在铝管内部必须用衬管进行加强,并钻孔加销将弯制的两个环体连接,然后焊圈、打磨。按图纸要求生产这样一个产品共需费用 4.95元。
这种加工工艺和模具的缺陷:1、无法将两端的半圆环一次加工完成,使环体多焊了一道缝,多了一个衬管,多了一处的钻孔加销、打磨工序。2、原工艺的模具在生产过程中只能制弯小于180度的扇形产品,当大于180度时制弯的管状产品就不能顺畅出模,强行出模则会破坏折弯弯曲度。例如专利CN100491010C,公开的弯管机构的转模无法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椭圆环形高强度铝制电力金具及弯管装置及工艺,
设计巧妙,使用方便,折弯成椭圆环形状后便于出模。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椭圆环形高强度铝制电力金具弯管装置,它包括轴推部、夹紧部、转模和工作台,工作台一侧可旋转安装转模,夹紧部可随转模同步旋转的安装在转模一侧,轴推部安装夹紧部一侧且轴推部与转模的外圆相切,所述转模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的下端设计成环形的1/4的圆弧槽,下模的上端设计成环形的1/4的圆弧槽,上模安装在下模上面形成一体,下模的圆弧槽与上模的圆弧槽对接形成环形半圆弧槽,上模上端设计一个月牙状缺口;工作台上安装有一个水平块,水平块上端面高度与环形半圆弧槽的底部高度相同。
所述的月牙状缺口的大小所占有的直径是上模直径的1/4~1/3;月牙状缺口的端面与夹紧部的轴线相垂直;水平块的长度大于转模的直径。
所述的上模和下模可铸造一体成型。
一种椭圆环形高强度铝制电力金具,椭圆环形高强度铝制电力金具采用所述的一种椭圆环形高强度铝制电力金具弯管装置制作成型,所述的椭圆环形高强度铝制电力金具包括椭圆环形管,椭圆环形管是一根铝管直接折弯成椭圆环形状,铝管的两端对接处通过焊接对接。
一种椭圆环形高强度铝制电力金具弯管工艺,该工艺是采用所述的一种椭圆环形高强度铝制电力金具弯管装置加工椭圆环形高强度铝制电力金具的工艺:
1)根据需要选取指定长度的铝管。
2)把铝管一端通过夹紧部的夹紧头动作与转模的环形半圆弧槽配合夹持,且铝管端部预留出椭圆环形高强度铝制电力金具的腰长的一半长度,铝管另一端下端通过水平块支撑,轴推部的圆弧槽推挡在铝管的一侧,保证铝管与转模的环形半圆弧槽相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天南铝材锻造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天南铝材锻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41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