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线路避雷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33361.3 | 申请日: | 2021-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438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13 |
发明(设计)人: | 姜辉;刘璇;张长秀;刘宝全;陶彬;毕晓蕾;刘娟;高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T1/02 | 分类号: | H01T1/02;H01T1/08;H01T4/02;H01B17/46 |
代理公司: | 青岛智地领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52 | 代理人: | 陈海滨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路 避雷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路避雷器,包括灭弧腔,灭弧腔内上下相对的设置有接地侧放电电极和高压侧放电电极,接地侧放电电极和高压侧放电电极之间形成放电间隙。还包括感应线圈,感应线圈连接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灭弧腔相连,驱动装置能将灭弧介质送入灭弧腔内。当雷电击中避雷器时,放电间隙泄放雷电电涌。取能线圈从雷电电涌中获取能量,为驱动装置提供电能和启动信号。驱动装置驱动灭弧介质主动熄灭放电间隙之间的工频电弧,最终实现雷电电涌泄放和工频电弧熄灭的双重功能。本发明结构简单,通用性好,解决了常规间隙型避雷器击穿后无法熄灭工频电弧的困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路防雷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路避雷器。
背景技术
雷电造成的跳闸事故在输电线路跳闸事故中占有较大比例,针对输电线路面临的雷击事故威胁,通常采取安装避雷器等方式来降低线路跳闸率。常规避雷器分为间隙型避雷器和氧化锌避雷器,前者无法熄灭间隙击穿之后带来的工频续流,现已较少独立应用,后者则存在通流能力小、关键元件容易老化且存在漏电流、造价高等问题。特别是一些特殊地区,如南方雷州半岛地区,雷电电流幅值分布异常偏高,回击次数多,常规避雷器已无法保证线路安全稳定运行。因此输电线路雷电安全领域缺乏一种能够克服上述缺陷的新型避雷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避雷器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路避雷器,实现雷电电涌泄放和工频电弧熄灭的双重功能。
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线路避雷器,包括灭弧腔,当雷电击中避雷器时,利用雷电电涌能量将灭弧腔中的工频电弧熄灭。
优选地,所述灭弧腔腔的材料是树脂、硅橡胶、环氧板、电木板、二苯醚板或有机硅板。
优选地,灭弧腔内上下相对的设置有接地侧放电电极和高压侧放电电极,接地侧放电电极和高压侧放电电极之间形成放电间隙。
优选地,所述高压侧放电电极通过第一导线与高压导线相连,所述接地侧放电电极通过第二导线与杆塔支架相连。
优选地,当雷电击中避雷器时,放电间隙泄放雷电电涌。
优选地,在第一导线上设置有取能线圈,取能线圈连接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灭弧腔相连,所述驱动装置能将灭弧介质送入灭弧腔内。
优选地,所述取能线圈从雷电电涌中获取能量,为驱动装置提供电能和启动信号。
优选地,所述感应线圈从雷电电涌中获取能量,为驱动装置提供电能和启动信号。
优选地,所述取能线圈包括微分环感应线圈、储电电容、稳压隔离电路和保护调节电路,取能线圈能将雷电电涌转化为直流电。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释放灭弧介质的灭弧动作是雷电电涌触发的,且反应时间小于输电系统跳闸继电保护整定时间。
优选地,所述灭弧介质为具有良好的电弧熄灭特性的油。
优选地,所述油为25号变压器油或40号变压器油。
优选地,所述灭弧介质为空气。
优选地,所述灭弧介质为六氟化硫。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利用放电间隙击穿后泄放的雷电电涌能量,触发驱动装置完成灭弧工作,解决了常规间隙型避雷器击穿后无法熄灭工频电弧的困扰,实现了雷电电涌泄放和工频电弧熄灭的双重功能,通流能力大,成本低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33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